最近几个App年度数据的报告纷纷出炉,从网易云音乐的「陪你温暖同行」,到支付宝年度账单的神预测。这些数据报告其实是提供了一些认识自我的维度,善加利用吧。
前两天,你已经被支付宝年度账单刷屏,各种正能量满满的词语纷至沓来,有些人以此来标榜自己,而有些人则玩起了自黑。我看到师兄发的一段有点「丧」的解读语,细细品读蛮有深意,不得不说这些有点丧的负面解读,反倒是更贴近每个人的真实情况。
才华——没文化
坚持——肥胖懒惰
远方——加班没有时间
持家——爱家人爱宠物,唯独苦自己
潮——新时代杀马特
当家——别人负责买货,你负责掏钱
温暖——没人疼爱,只能自己发光发热
颜值正义——长成这样,连邪恶都害怕
看到这些,不知道你是不是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小确丧」?这些语言的传播效果,分分钟秒杀那些正能量的词汇。这样也许就不难解释如今「丧文化」为什么流行。
有些人经常批评年轻人的「丧文化」,指责他们滋生了一种极端的、消极的、绝望的心态。但我们不妨想想,这种突然冒出的文化现象,真的一无是处吗?
心理学上有「见A,即-A」说法,从这个视角出发,「丧文化」背后也它独特的积极力量: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温和反抗。
小确丧:对世界的温和反抗
最后一批90后已经进入了18岁,80后已经进入了中年危机,面对高涨的房价,不想有负面情绪都难。曾经蔚为壮观的小确幸,转身一变成了「小确丧」,年轻人借此自嘲来表达一种内心的愤懑。
「丧」并非年轻人的主动选择,而是一种无奈,「既然改变不了现实,那就改变自己的欲望吧」,传递出的是一种自嘲信息。它既不是犬儒主义,也不是塑造没能力、没智商的「废物」,而是一种自知之明。
鲍勃.迪伦曾写过「我要走进最密的黑森林深处,那里人丁繁众,可都一贫如洗,那里毒弹充斥着他们的水域……」我们今天的「小确丧」,跟他那个时代的嬉皮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表达着年轻人对时代的不满,让人想无畏地表达自己。
年轻人想寻找生活的真相,不应该只是像父母那样过日子。他们总在无止境地寻找生活的答案,也在无止境地接近生活的真相。他们是在悦纳自己的「小确丧」,是敢于与自己和解,所以丧得有力量,表现为一种对这个世界的温和反抗。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提倡正能量,却批评那些表现自我,追求自由与真实的丧能量,那这种虚假的正能量,又有什么意义呢?
看到了A,就意味着看到了-A
在文章开头,提到通过各种数据的报告来认识自己,并不只是报告表面反映的特征,更重要是借此,来反观自己的反面,这种方式叫「拥抱自己的对立面」。
在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中,有「人格与阴影」一说,就是说我们都有一个外显的人格,而与之对立的,就是我们的「阴影」,它们藏在潜意识的深处,平时是难以触及的。
而借助「见A,即-A」的方法,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对立面:
一个极其外向的人,他要找的配偶,也会很容易是极其内向的;
一个快乐得过分的人,他的内心很可能是极度悲伤;
一个极其节俭的人,他的配偶或孩子,比较容易是败家子……
每个人都乐意承认自己的正面特征,乐于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正能量,但对于自己的对立面,一般是不容易接受的。认识自己的对立面,学会接受它。
如果你能认识到「我不是一个坏人,但也不是一个好人」时,才有利于释放潜意识的负能量,这样更不会让自己走向对立面。反倒是那些一味不承认自己的「坏的一面」,一味压制自己,这种人一旦暴走,往往会做出罪大恶极的事情。
你如果观察身边特别爱笑的人,那种乐观的程度有点极端,那很可能他们只是再用笑来疗愈悲伤。像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就承认自己是「微笑型抑郁」,因为他脸上虽然有着招牌式的淡淡微笑,但他却是一名抑郁症患者。
A与-A,在一个人身上并存。当一个人只呈现A的一面时,你要深入他的内心,你才能看到他的-A。
对于个人,认识到-A并非坏东西,没必要去消灭自己的对立面,它的存在可能恰恰是你最宝贵的生命力。
[图片上传失败...(image-16d72c-1515233974750)]
总结
认识到人也是一体两面的,认识到A和-A的并存,你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将-A转化为A:
1、看到一个问题行为;
2、找到问题行为背后的-A;
3、学习用A的方式去表达-A。
最好的状态是:
既有自己的小确幸;
也有自己的小确丧。
化学上,把这叫做:
动态平衡。^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