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同行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上完一节课,有时会为某个环节处理不当而深表遗憾;有时为某一节课中出现的“闪光点”而心花怒放。但时过境迁,随时间流逝渐渐淡忘。也许我们从教数载,真正要回望过去,畅谈自己的教学亮点和个性化特点时,搜肠刮肚,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但心中却有千语万言,让人不言又心不甘。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原因就当我们有感悟有想法的时候,没有及时把自己的感悟和想法整理出来,缺少对这些经验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如果我们当初能及时把一些教学中生成的片断、故事、感悟和随想,形成一些理性的文字。那么,这必然对我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反思和整理,我有很多切身的体会和感悟。
2012年,那一年刚刚带完一届学生,语文中考结束后,我感慨万千。三年来,在自己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三年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艰辛,一齐涌上心头,很多真实的感悟郁结在心中不吐不快。那个暑假,我反思了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并整理成文字,在新浪网开通了自己的博客,这篇《反思语文之路》开启了我反思自我、思维整理的新征程。
还深深记得,当时记录下的三点思考:
一、给予与吸纳不能划等号,做了那么多,不等于会了那么多。抄一篇不如会一句!要坚决摒弃无效劳动!
二、作文教学,一定要根植于生活,应该摒弃虚无,摒弃作假,应该用心说话,用情达意!
三、我们教师过分关注课堂的完整性以及过程呈现的精彩性。而很少思考大部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一内容,课后有没有进一步夯实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和内化,阶段后,有没有再回头进行温故知新。
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始终无法丰厚学生的认知,遍地撒网式的考试始终无法让学生摸准语文的命脉。教会学生整理,老老实实,扎扎实实,该记的要记,并且要时常温故,使之不断内化。千万不要因为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试卷试题的庞杂和无序,乱了语文教学的分寸!
这三点感悟直接影响着我2012年以后的语文教学。近年来,我一直牢记这三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坚持实践自己的思考。我坚决不让学生做抄写作业,我坚持带着学生写生活化作文,我悉心指导学生自己整理笔记。2017年我带的初三2班毕业的时候,每位学生手里都两本厚厚的生活随笔,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班级作文优秀作文选,每一位学生都有厚厚的记载着上百篇文言文的古文整理本,每一位孩子都有一叠我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起来的重点难点知识点的学习笔记,我们全班称之为学习宝典。
那一届孩子到了高中,还在感慨初中时代的整理,他们珍藏的宝典依然对高中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让他们语文学习轻松而高效。
我深深感谢那一次自己写下感悟的冲动,感谢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践行自己的思考,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从2012年的那篇《反思语文之路》开始,当我对教学有一些零星想法的时候,我就会在我的新浪博客上进行整理。对教学文本的自我解读,对课堂设计的心得体会,有妙手偶得的惊喜,也有出人意料的懊丧。除了对于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整理,我还对学生成长、家庭教育、年级管理、生活点滴也进行了思考与整理。博客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推广过博客,也没有给自己布置过硬性任务,每一次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只是想记录下当时的思考,只是想给日后的自己在工作上提供一些便利。仅此而已。但,这样毫无功利之心的反思与整理却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2018年8月30日我写下这样一段真实感受:
我在断断续续的博客记录过程中,受益匪浅!教学迷惘的时候,回看博客,往往能找到豁然开朗的感觉;空闲无聊的时候,读读博客,又能引发我新的联想与思考;学校的征文,翻翻目录,总能找到切合主题的原创文章;论文写作的时候,回看博客,从来不缺乏鲜活的思考与典型的实例。两次课题结题,博客中提供了不少课堂思考,因此我有幸两次均获得了一等奖。
反思与整理,我想,这是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