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小琳
你抓过蝴蝶吗?
前几天,我带着儿子在小区里闲逛,看见有几只蝴蝶飞来飞去。
儿子说想要抓一只,结果我俩追着蝴蝶跑了半天,还是空手而回。
后来,爸爸知道了,笑得不行:“没有网子,你俩能抓到什么呀?”
对呀,抓蝴蝶也得有工具呀。
今天我们读的这本书,叫做《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有关思考方法的书籍,相信你已经读过不少了。像什么发现问题思考术、一页纸思考术、杠杆思考术等等。那这个“蝴蝶思考术”又是指的什么呢?难道是要我们像蝴蝶一样思考?而蝴蝶和创意天才又有什么关系呢?
好吧,就让我们从解释书名开始,开启今天的阅读旅程吧。
书中所谓的“蝴蝶”,其实说的是突破性灵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意。如果你也曾经苦苦寻找过灵感,现在可能会会心地一笑。
没错,对灵感的追逐和追蝴蝶简直太像了。
它仿佛就在不远处,触手可及,但是当你跑过去时,又会发现空无一物。反而,在我们不刻意去想的某个时候,它会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就像上天降下的恩赐。
所以说,获得灵感这件事,是超出我们可控范围的任务。它让你感觉飘忽不定,可遇而不可求。
难道,我们只能这样凭运气获得灵感和创意吗?
假如老板要求你明天必须交出创意文案,你又该怎样面对呢?
对了,你肯定想到了,用网子抓蝴蝶呀。
所以我们今天说的思考术,就是捕捉灵感的网子。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奥利维娅·福克斯·卡巴恩和朱达·波拉克。我们曾经读过的《精英的人格魅力课》,就是奥利维娅的作品。(可以点击链接,直接查看书评)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详细讲述了蝴蝶思考术的五个步骤,还指出了阻碍创意产生的3个主要因素。最后,提供给我们3种升级灵感的终极武器,也就是超级捕蝶网。有了这些趁手的兵器,我们就可以随时召唤创意,启发灵感了。
有没有很期待?Let‘s go!
灵感到底是什么
书中作者将突破性灵感分为了四种,分别是:尤里卡突破、隐喻型突破、直觉型突破和范式突破。光看名字你可能没什么概念,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案例来一一说明。
尤里卡突破
你可能想到了,就是那个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原理的阿基米德。当困扰很久的事情,突然有了解决方法时,阿基米德欣喜若狂,光着身子跑到大街上喊道:尤里卡!尤里卡!(我突然懂了)。
你是否也有过这种感受呢?
记得有一次在线上讲书,我最后用人们管理健康的方式,类比了课程中提高执行力的3种技巧。课后,老师对这段的讲解十分满意,问我是怎么想到的。
我当时就实事求是地跟她说:早上刷牙时,突然有了灵感。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老师的满脸无奈。但那时的我,真心不知道灵感是从哪里来,也只能这样回答了。
总之,如果你经历过尤里卡突破,一定能感受过有一道闪电,瞬间划过脑海的情景。
隐喻型突破
这种突破没有尤里卡那么直接,往往以隐喻或者类比的方式出现。需要我们对现有信息进行多层面的解读。比如说,做梦。
是谁在睡梦中有所发现,而名留青史?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梦中看到了一条蛇,而且是咬住了自己尾巴的蛇。猛然惊醒后,他联想到了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的苯分子。最终得出了,苯分子的六角环状结构模型。
这就是隐喻型突破的经典发生方式。
直觉型突破
直觉型突破同样是一针见血地给出灵感,但与尤里卡不同的是,它仅仅是一个开始。至于最后如何将问题解决,需要我们跟随灵感,继续顺藤摸瓜地找到方法。
比如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的过程。他在摆弄电话模型的时候,突然有一种直觉告诉他,指针会在振动膜片下留下痕迹,从而留住声音。最终,这个想法成就了第一台留声机的诞生。
也许,直觉型突破无法用通顺的逻辑来解释说明,但你会笃定地认为,它是对的。
范式突破
最后一种突破,是对某种规律的深刻洞察。
经历过范式突破的人,往往都是改写了人类历史的著名人物。像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等。
范式突破的重点在于范式,也就是一种看待世界的宏观视角。从牛顿三定律,相对论,进化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与直接给出解决方法的前三种突破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们了解到有4种突破性灵感。
那么,到底在什么情况下,灵感才会发生呢?
灵感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刚才的案例。
几乎所有的灵感,都不是在实验室、电脑前、书桌旁出现的。反而是在刷牙、洗澡、睡觉,甚至坐在苹果树下发呆的时候,灵感从天而降。
这是一种规律还是一种巧合呢?
有神经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
产生突破式灵感的关键,是要让大脑在专注和漫游两种状态间切换。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偶尔走走神。
这里的走神,可不是我们常说的三心二意,不认真。而是要在充分的研究基础上,带着问题进入走神状态,从而激发专注与漫游之间的切换。
走神的方式
作者说,散步是产生灵感的最佳活动。但并不说散一次步就能让自己灵感爆发,最好还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个明确的问题;
了解所有的研究调研材料;
确定散步的目的地;
欣赏沿途的景色;
带上记录灵感的本子;
手里拿着一个让自己舒服的小物件,比如说硬币、石子等等。
如果,你下次再遇到“明天就要交”的创意任务,不妨可以试试这种方法:
在准备妥当后,让自己走出去,闲逛一会。
没准,问题就会自然解决了。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很多激发灵感、寻找创意的方法。
比如,进入半梦半醒的状态,做出5种不同的手势,向一个6岁的孩子描述你的工作,甚至爬树。
没错,就是脱掉鞋子,爬到高处,去观察这个你已经习以为常的世界。
如果说这些方法都太过天马行空,你还可以在书中找到,有章可循的创新七问。
总之,你可以平庸,也可以智商平平。
只要你弄清楚了自己在寻找什么,以及找到它的方法,就能随时拥有,他人可遇不可求的创意灵感。
要不要来试一试呢?
欢迎留言。
—END—
不是在读书,就是在码字的小琳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击下方红心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