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早年间江湖上,豪爽之人多爱喝酒,儒雅之人多爱喝茶
万丈红尘一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一茶一酒一人生啊
快意江湖刀光剑影早已逝者如斯,老爷们更爱舒躺席间一品茶茗
闭目享受,齿颊生香,好不快活。
喝茶对于人们来说早已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不论是燥热夏天的一口绿茶,还是寒冷冬天的红茶,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奈何茶文化博大精深,索性从茶具讲起,给各位看官来图个新鲜。
“多得是~你不知道的事~”
道、法、术、器、势 五字真言
茶具,也叫茗器
封为国粹的茶道其实还是有黑历史的。
最开始其实是没有茶具这么一说的
那个时候他们把茶当汤喝,还要加姜和葱。
唐中期,何不食肉糜的时代,老爷们韬光养晦时
开始琢磨茶叶,有了第一本茶文化著作《茶经》。
附庸风雅,没毛病。
《茶经》说器,也在其四
有趣
在没网没表情包的时代,古人可谓是纯粹至极
不仅爱琢磨茶好不好喝,还爱琢磨怎么喝能更高逼格一些
唐宋瓷器闻名于世,于是就有茶器。
美食不如美器,好吃不如好看
虽然唐代国力强盛,但是宋代是真的有钱
多有钱?据说北宋GDP占当时全球的60%
宋徽宗赵佶作为一国之君,爱茶如命,带了一大波节奏
日常画风就是跟大臣卖萌
“这可是我亲手冲泡的茶哟”
寒暄都是“走,吃茶去”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句话就出自于宋朝
老祖宗孔子也曾说过
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届时有了各色茶具,黑白青釉都有
还少不了银制茶具以及漆盏托等茶具
老赵开创了一个茶文化的盛世,还影响了千秋万代
最普遍的还是茶盏,简称茶碗
那茶壶呢?再来个黑历史
到了明代,茶壶才叫茶壶,此前都叫汤瓶……
文人来说
茶简单,回味悠长
水加上植物的嫩芽,再加上精美的瓷器
不求名利,不问权贵
休闲程度不亚于现在刷微博和消消乐
茶神老陆《茶经》里也说
”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
那说茶具怎么能绕过紫砂
北宋,紫砂腾空出世
要说瓷器茶具是生活材料转换而来
那紫砂茶具就是为茶量身定做的
紫砂,透气性好
泡茶色香味皆蕴,暑月夜宿不馊
茶禅一味,雅韵悠扬
要夸紫砂,这几句话最贴切不过
比之陶瓷茶具一成不变
紫砂越把玩越光滑,往后还会变成古玉色
实乃居家旅行必备,要说怎么淘宝一搜全是紫砂
陶瓷,密度高,保温
白瓷茶具,色泽纯正,音清韵长
青花瓷茶具,滋润名亮,赏心悦目
品茗之时平添一分悦目之喜
茶香浓酽,口味醇厚
比起紫砂,人家比较好保养
好养紫砂之人多,但本瓷百搭
要说居家必备,本瓷才是首选
“喝茶到底是在喝什么”
喝茶其实比较有意思
可以拿着超大太空杯牛饮解渴
也可以拿着品茗杯啜汤赏味
但在座的都是高尚,纯粹,有道德的人
所以还是聊聊高级趣味
其实中华上下五千年,古往今来
仪式感是个很重要的东西
不仅是上课时起立
还有茶盘前的品茗
都是一种生活态度
喝茶嘛,是修身养性
自然要讲究
茶具首先讲究的,是“洁”
显而易见,干净很重要
能保真香的紫砂壶
在茶客手上,免不了一层均匀的茶渍
有着“金丝铁线”的“汝窑”杯
和白瓷杯上的污渍成分没两样
过滤碎屑杂质的公道杯
及时清理,也会影响下道茶的味道
就算是保温杯
内壁图层也常常藏污纳垢
茶具的保养至关重要
喝完就洗,最好不过
如果有茶渍,还得分材料清洁
陶瓷用牙膏涂上,片刻后用水冲洗
紫砂用软毛小刷清洗
切忌化学剂洗刷
其次还有个讲究,叫“发茶性”
简而言之,茶叶对应茶具
好马配好鞍嘛
绿茶黄茶,玻璃杯最合适即能有效散发清香,还能看到茶叶舒展起落
仿若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也不失一种茶趣
香醇、清新、甘甜
周末在家,来一口绿茶,也是极好的
黑茶,紫砂壶泡最好
紫砂空隙多,保温性好
黑茶有霉味,需要高温冲泡
口感、香气饱满而不艳
滑口生津不刺激
还能减肥
实乃养生必备之物
乌龙茶,红茶普遍用陶瓷碗盖
高温冲泡,闻香出汤
一般都是有功力的人所泡
也称功夫茶
清澈,甘甜
功夫不够不予赘述……
常言“器为茶之父”
“发茶性”乃茶之根本
保温性,散热性,观赏性
缺一不可
茶具选择得当,效果当然卓群
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