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总有一位古老守夜者的陪伴。
——题记
烛台上,不知换了多少支蜡烛,不知承载了多少滴眼泪,它陪伴着奶奶,陪伴着我,更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入冬的深夜,烛台下,总有一个身影。她不停的忙活着,只为给家人送去温暖。她手拿大花针,从桌上拣起一根细线,在微弱的火光里又眯起了眼。本来就视力不好的她,在黑夜的怀抱里,“穿针”这件小事变得更吃力。尝试了无数次,每一次次的失败换来了每一次次的期待,每一次次的期待换来了每一次次的努力。我躲在暖暖的被窝里眨巴着眼睛,悄悄的注视着。她好几次转过头来看看我,看看我是否有踢被子,有没有被吵醒。将针穿过的她,高兴得像个孩子。年年如今朝,岁岁如今日,在她心底黑,只要我们能觉得温暖,便可以付出一切。
烛台下,火光的陪伴里。奶奶用双手温暖了我们,古老的灯台是守夜者,也是奶奶心灵的寄托,有了它,才有了暖,才有了乐。
后来,有了灯,那盏烛台也没有被遗弃。因为灯光是冰冷的,火光是温暖人心的。
家里安装了电灯,我欣喜若狂,便常常忘了那盏夜夜守卫我的烛台。
小时候,胆子小,怕黑哩。奶奶总会在屋内小小角落里点亮它。它有着温和的橙红色光亮。夜夜从噩梦中惊醒时,看到了它,一颗不安的心就立即安定下来。奶奶也常常坐在着光亮下陪伴我,给我讲令人向往的童话世界里的故事,于是我在故事里,火光下慢慢进入了梦乡。
虽然,如今的烛台早已被人们遗漏在角落的积灰里,但在我的心中,那盏灯发出的光从未熄灭。特别是那灯光下高大的背影。
在儿时记忆里,烛台下,还留下了爷爷沉稳的声音。
儿时,最爱听爷爷讲历史故事。这与奶奶的故事不同,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墨香,令我陶醉在其中。因为爷爷是语文老师,在他身上,由内到外都散发着一种严肃、冷静的气质,让我畏惧。可这每天的历史故事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感谢中国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颤动的烛光下,爷爷神情飞扬,声音高亢嘹亮,还舞动着手。年幼的我,即使不能深入理解,但真的被这深厚的文化吸引了,津津有味的聆听着。顿时,一种满足感涌上心头。
记忆的长河里,到处散发着时光的气息,它有时散发着芳香,让我陶醉其中。
那位古老的守夜着,究竟陪伴了我多少了夜晚?数不清了,只记得,烛台下,黑夜里,有过无数人的身影。
你没有电灯亮,却有着它没有的东西:纯洁的气质,深厚的情义,你就是记忆深处那朵永不凋零的花,散发着迷人的,充满魅力的芬芳!
(文/徐逸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