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藏之脏腑,每旦读之。名曰玉机。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骨。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肺。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译文:
黄帝敬畏的长身而起,向岐伯鞠躬而点头道,答得好,我听闻了脉法的重点,天地间的真理,五色的脉及变化,及揆度、奇恒的道理,知其道本一也。人的身体运转不休,不舍回头,其生命的代谢一旦受到阻力,必须即早使它通顺,俟病已至,方才察觉而去治疗,时机已失也。这些奥妙的重点,相差极微,必须刻在玉版之上,收藏在内府之中,每日清晨来阅读它,我为其立名为“玉机”。五脏气之源于其所生之脏,五脏又病时,如未能治好,会传到所胜之脏中,这是依阴阳五行之法而来推演的。生命之元气会居于其所生之脏,会断绝于所无法传之脏处生病之人之所以会死,其初必先传到其所不能胜之脏处,会断绝于所无法传之脏,就是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顺行所生。如果气是逆行的状况,病人乃死。肝气足乃生心气,再传到脾脏,这是正常,如果肝气反居于肾,又逆传到肺中,病人必死。心脏气旺乃生脾气,再传给肺,这是相生故吉,一旦心之气居于肝中部传,反逆行到肾脏,则病人亦死。脾气足则传入肺,再进入肾脏,这是顺气,如果气居于心不传脾,反逆传入心,此乃死兆。肾气足则传之入肝,再顺传给心,此为顺治,若气反居于肺中,更逆传给脾时,病人必死。这都是因为气逆走而致死的。一日一夜十二时辰,吾人可将之分为五区,各主脏气之流注时间,吾人可用此断出生死之早晚也。
原文:
黄帝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脏而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故曰,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豪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痹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当此之时,可灸可药。弗治,满十日,法当死。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法当三岁死。此病之次也。
译文:
黄帝说,人体中五脏都互相运贯,且依其相生的顺序而运作。五脏中,一旦某一脏有病,会影响到被其所克的脏,如果无法施予正确之治疗,常太=态时有三个月,有时则六个月,急性病的短则三日,其传入五脏不治而死,这是因病而致五脏间以相克的方式传递所致了。
因此能从诊脉上察出胃之阳气盛衰者,就可察出病因,病从何而来,能从脉上察出五脏阴气之盛衰者,就能断出病人生死之期。这就是因为时节属性与所病之脏腑,依五行相克的法则,知道何时会受到病邪最强力之伤害,终致运转停止而死亡。因此人体与自然界的节气是相通的。所以风邪是百病之始生所在,风寒直中于人,令人的皮毛直竖,毛孔闭,体热充斥于内无法散出,于此时,可以用发汗的方法,使毛孔开二汗出,病邪就会离开身体。病邪若已离表而较深入到肌肉,则会成为麻木不仁或生肿痛,此时当以热药烫布或火灸来熨贴所痛之处,或用针刺放血等来使病去。如果施治不当,病邪就会入居于肺中,病名“肺痹”,造成病人咳嗽气逆不下。如此时再不治愈,则病邪就会传到肝上,这就是肺金克肝木,也就是逆传,病名“肝痹”,又名为“厥”,会令病人胁痛且食入即吐,此时可按症状取用穴道,施用针术来治。如未及治愈。入肝之邪就会再传到脾,病名“脾风”,病人会全身发黄且腹中热盛,烦躁不安,甚而汗黄或小便黄。此时仍可用汤药内服或按摩穴位或以热药水浸泡身体。如施治不当,则脾病必内传肾,此病名“疝瘕”,症状为小腹烦热而刺痛,大小便出白津,另一病名为“蛊”。
这时候,也可按症施药去除病邪。如果治疗失当,病邪必由肾再传入心,病人此时就会呈现出手足痉挛而拘急,此病名“瘛”,此际吾人可用针灸药物并施,以求病愈。如再失去治疗时机,只须满十日未除,必造成死亡。这是病人体内病邪移转的次序。若病邪属慢性疾病,肾之病传于心,心为君主之官不受病,此病邪再反转回归于肺中,肺于始病时即已受损,此时病复传于肺,就成为肺病之发寒发热,此病已深且顽固,正常可再活三年,这是病势较缓时所传变的法则。
原文:
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名也。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变,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真脏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真脏见。十月之内死。大骨枯槁大肉馅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真脏来见,期一岁死。见其真脏,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身热,破脱肉,目匡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急虚身中卒至,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堕弱,不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脏虽不见,犹死也。
译文:
但是像一些突发的急性病,则不须考虑其传变的法则与治法。因为有时它会不按照传化的顺序来发展病情,这是由于人的忧恐悲喜怒的等情志上的影响。而改变正常顺序,且一发即成重病矣。人常因遇喜而心气大虚,造成肾气乘虚而入。人常因盛怒而致肝气亢奋影响到脾,人过悲而肺气张而影响到肝,人过恐而致肾气受损以致脾气乘虚而入,人过忧而致肺气虚损心气乘虚而入,这是情志过劳而生传变的五种变化。如果从脏中发出的病有五种,再加上相克的五种变化,则有五乘以五倍的二十五种变化产生,此二十五种传乘会影响到正常之传化,故名“传乘”。
病人呈现消瘦骨枯,皮骨相连之外形,胸中气胀,呼吸短促大小便不利,一呼吸则身体动摇不定,此生命只剩六个月,如果出现真脏之脉,则可依据其相克之节气而预知其死亡。如果是同样症状,但病人胸内痛而牵引到肩头,这可预期一个月之内必死,若出现真脏之脉,则必死于与其相克之日。如果同一症状出现,加上病人身发热,肌肉消失,再现真脏无胃气之脉,病人只剩下十个月的寿命,如果肉消骨现,皮骨相连,病人动作缓慢无力,再有真脏之脉,如此可刻断言病人一年内乃死。再见到真脏之色,就可以知其于所克之日死。又如病人骨消肉陷,胸肋背脊外现,胸中气胀,目已不识人,此为立即死亡之征兆。如果仍能识人,则必俟所被克之日死。
亦有突然身中他物,身体立虚,造成我脏不受胃气之津液,血脉水道皆阻塞不通,无法正常呼吸,列如高处坠下或溺于水中,这就不可预期死亡了,亦有脉停止不来,或人一呼吸间脉来五、六次时,而病人外形肌肉皆实,又不见真脏之脉,而却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