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的最后一天,我和先生继北京婚宴之后在上海办了第二场婚礼。由于第一场师友邀请展婚礼的珠玉在前,第二场由我主导的婚礼也就准备得格外用心,在创意上不能输给第一场。我初定的婚礼形式是中式的,中式婚礼并非只有大家熟知的坐花轿掀头盖,这是明清时代的主打模式,而我更崇尚汉代风行的周制婚礼,庄严、传统且不落俗套。当然说得通俗点,这是近年来所谓的“汉服婚礼”。
最难的是事先准备
起初我提出要执行此番古典的婚礼形式,曾遭到了父母的反对意见。我先生是一名书画艺术家,而我也对传统艺术有种深厚的兴趣,能办一次代表中国传统的婚宴也是心中夙愿。所幸我先生及家中的老一辈都欣然接受了,我就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能够承担这个策划的职责。虽然我们的婚宴地点在上海出名的一站式会所里,但由于要求超出了他们的规定,很多道具和配套内容需要我自己来准备。还好那段时间工作不忙,我便备齐所需的各种物品和影像资料。
关于场地,我们选的是全上海唯一一个中式宫殿主题的宴会厅,从接客大堂、正厅舞台乃至候场区域都是仿古装潢的,这也是我联想到古代仪式的原因之一。关于服装,我和伴娘在婚前走访了两三家礼服或戏服店,汉服没必要购买,能够租借到适合的就能上场。此外,头饰和道具很多都在淘宝上购置,当我们换上整套行头时,还真有一种穿越到古代的错觉。
开场的古琴与书法
为了让婚礼能给宾客们呈现出开门见山的惊喜,我单就开场形式琢磨了好一阵子。自去年年初开始,我利用业余时间学起了古琴,学了点入门的技法便敢在舞台上露一手,现在想来未免有些大胆。而更大胆的是我将其融入在这场婚宴的开场表演中,配合着我先生现场在长卷上的挥毫。此安排虽说不上是标配的琴瑟和鸣,但琴棋书画这等雅致在我们的婚礼上也算沾上其二,配合着古典婚礼的主题,也实为相得益彰吧。
当天,在司仪念完序语之后,我先生从屏幕中间走到舞台的最前端,引领我与伴娘一同走到舞台中央。我端坐在古琴前弹奏《凤求凰》,他在一旁由两位书童候着写下了宋词。我们在宾客的见证下完成了盥洗、同牢、合卺、执手等流程,在大家祝福的掌声中离开了舞台。我们事先对整个流程只排练了一遍,虽然现场的执行有些紧张,但也是种别开生面的尝试。
谈谈其他的视频准备
我在婚礼举办之前和司仪及策划组沟通多次,还做了很多方案的调整意见和视频资料。那般追求完美的劲头惊讶到了和我同期举办婚礼的闺蜜,估计很多婚前的新人都是有同感的,一辈子一次的婚礼,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当然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是广告学出身,得发挥下自己的本职特点,现在回想当时自制的八九个视频里最有意义的是亲友祝福VCR,在婚礼前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寻访了很多亲朋好友,让他们在镜头前说几句祝福词和对真爱的感悟,我这个“小导演”还在后期进行了有趣的剪辑。
时隔今日,想来去年婚前忙碌的两三个月,换来了那一天宴会厅中的阵阵祝福和热烈反响,也与自己坚持最初的想法有关,更是该归功于周遭很多亲友的帮助。在将来的日子里,很多美好的瞬间仍会留在我们的心田,婚礼办好了,婚姻更需要用心去维系,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