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提到北京一种麻酱味的烧饼,吃过后一直念念不忘,勾起了我的兴趣。作为半个吃货,怎能辜负了如此美味?
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一直都是全世界美食的聚集地,另外,作为一个千年古都,老北京独有的吃食也让各路饕客趋之若鹜。不过,仔细数过来,老北京的美食好像大部分都是平民小吃,比如豌豆黄、褡裢火烧、豆汁等等。所以,北京很多犄角旮旯的角落里散落着很多不起眼却很地道的小店。
这天天气不错,想到已经很久没有出去撒欢了,于是就策划了一次寻味之旅~
首先在豆瓣上收集了各路情报,在综合考量了距离和知名程度之后,我圈定了三家店,事不宜迟,饿着肚子出了门。
第一家是位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附近的“杨记老北京风味烧饼”。地铁魏公村出站后需要走十分钟左右来到魏公村社区。
进了社区直走,要仔细看,否则很容易错过,一个特别不起眼的小店。
烧饼的品种不少,而且买十赠一。有椒盐烧饼、麻酱烧饼、糖火烧、螺丝转、豆沙烧饼,还有新式的五仁、蓝莓、草莓、菠萝、香蕉、红果、香芋等等。
不是饭点,正好人比较少,于是赶紧买了俩尝尝鲜,1元1个。
烧饼比我想象的要大一些,刚出炉的很是酥脆,麻酱的香味很浓。烧饼是北京老百姓平日餐桌上的常备主食,平时家里都至少屯十几个,作为北方人的我对这个味道很是受用,不一会就吃完了一个~还好我及时刹住了车,还有两家等着我去品尝呢。
————————
第二家是白塔寺边上的“徐记烧饼铺”,据说每天都是排很长的队,很多名人都慕名而来只为尝一口这老北京吃食。
小店在胡同里面,很不好找,走过了“西四北头条”和“苏萝卜胡同“中间还路过”历代帝王庙“。
拐了好几个弯,远远的看到一群人在排队,我猜这里就是了!
来这里买烧饼的大部分是街坊或者回头客,老板和每个人都能侃几句。前面几个阿姨大叔都是买了十几个,一锅很快就卖完了。
终于轮到我了,我说:”有麻酱的烧饼么?“老板竟然没理我。过了一会,老板才悠悠的用京片子说到:”外地的吧,烧饼就是麻酱的啊,记住咯~“,又露怯了,好吧,我赶紧说道:”来俩烧饼!“
徐记的烧饼明显要小不少,大概手心那么大,不过价格也是1块。一口下去满嘴留香,而且更加宣松,和杨记比起来我更推荐这家。另外,徐记还有味道正宗的”两样“(豆腐丸子汤)等传统北京吃食,可以搭配着吃。
————————
眼看已经快晌午了,走了不少路也有点饿了,最后一站在后海附近,好久没去后海了,从烟袋斜街穿过去,正好路过烤肉季,这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烤肉可不能辜负,每次路过这里都要来一串,这次当然也不能例外,味道一如既往的棒呆!
顺着烟袋斜街一直走到鸦儿胡同,直接就看到了”李记酱肉爆肚“,后海从来都是熙熙攘攘的,这李记酱肉爆肚的门前那更是人山人海。门口排着两个队,一个是排牛羊肉包子和粽子,另外一个是排烧饼。目测了下大概得有二十个人吧,中间竟然有好几个老外,我不禁想,老外能吃惯爆肚这样的东西么?
排队的过程很是煎熬,等了大概四十分钟,这家店名气打响了好多游客都要来买点带走,前面排的几个大妈都是买二三十个,等了好几锅才轮上我。
刚出锅的烧饼有点烫手,仔细品味,其实味道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出众,不过麻酱味道更浓一些是真的,排了那么长时间的队,买少了有点亏,干脆多买点带回家。
这家店还有各种卤味卖,烧饼也可以夹酱牛肉,7块钱一个。不过可能是因为生意太火爆,服务态度一般,卖烧饼的小哥傲娇着呢。冲着名气和不怕排队的小伙伴们可以来试试。从性价比上来说,个人更推荐徐记。
————————
这次寻味之旅就告一段落了,回去时路过后海,今天的天可真蓝。
据说最传统的烧饼的烤制方法是用吊炉或者闷炉,不过现在应该都见不到这些设备了,现在都是用烤箱了,如果家里有烤箱也可以自己试试看,这里有教程:
老北京芝麻酱烧饼的做法:http://www.iqiyi.com/w_19rr0890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