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第三科「料簡」,再加以解釋。分兩科,第一科是「辨」,先辨這個「受用平等所食」,分四科,第一科「非極少食」。
戌三、料簡(分二科) 亥一、辨(分二科) 天一、受用平等所食(分四科) 地一、非極少食
【當知此中由平等食,非極少食,令身飢羸,未生不生,已生斷滅。】
「當知此中由平等食,非極少食」,因為你是平等食,你就不會吃得太少。若吃得太少呢?「令身飢羸」,身體就會飢餓而且羸弱,就沒有氣力了。你現在「非極少食」,所以這個飢羸「未生不生」,不會再有飢羸的這種事情。「已生斷滅」,若是已經有了飢羸,因為現在你「不極少食」,這個飢羸的事情就停下來了。
地二、非極多食
【由平等食非極多食,身無沈重有所堪能,堪任修斷,如前廣說。】
下面第二科,第二科是「非極多食」。「由平等食,非極多食」,不是吃得很多,所以「身無沈重」,就吃得太多了身體就沈重;因為你不吃得很多,「身不沈重」也「有所堪能」,能做事情,「堪任修斷」,靜坐也有這個能力,「如前」面「廣說」了。
地三、非不宜食及不消食
【由平等食,非不宜食,非不消食,能斷故受,不生新受。由是因緣,當得存養若力若樂。】
這是第三科「非不宜食及不消食」。「由」於你是「平等食」,所以不宜吃的東西你就不吃,「非不消而食」,「能斷故受,不生新受」,都沒有病苦。「由是因緣,當得存養」,「若力若樂」,你身體也會有力量,心情也會快樂。
下面是第四科,「非染污食」。
地四、非染污食
【由平等食非染污食,當得無罪安隱而住。】
因為你是合法求得來的飲食,你就沒有罪,沒有罪你心就安隱,「安隱而住」。
天二、遠離不平等食(分四科) 地一、極少食
【由極少食,雖存壽命而有飢羸,亦少存活。】
這是第二科「遠離不平等食」。前面是「受用平等所食」第一科,現在第二科「遠離不平等食」分四科,第一科是「極少食」。
「由極少食,雖存壽命而有飢羸」,「極少食」壽命也能存在,但是你會飢、會羸。「亦少存活」,可能壽命也不會很久了,就可能會死掉了。
地二、極多食
【由極多食,如極重擔鎮壓其身,不能以時所食消變。】
「由極多食,如極重擔鎮壓其身」,現在第二科是「極多食」。由於你吃得太多,不知量、太多。吃完了以後像什麼事呢?就像極重的擔鎮壓你的身體,使令你很辛苦。「不能以時所食消變」,不能夠隨時把你所食的會消化,不能消化,吃太多了你這個脾胃的力量不夠,不能消化那麼多,這是「極多食」。
下面第三科「不消食及不宜食」分兩科,第一科是「不消食」。
地三、不消食及不宜食(分二科) 玄一、不消食
【由不消食,或住身中,成不消病,或生隨一身諸病苦。】
「由不消食,或住身中成不消病」,因為你吃太多你不能消化,不能消化,這個食還在身體裏面存在就有病了,就是成了不消化的病。「或生隨一身諸病苦」,或者引起來那一種病,你身體裏面因此而有各式各樣的病。
玄二、不宜食(分二科) 黃一、例
【如不消食,由不宜食當知亦爾。】
下邊解釋這個「不宜食」分兩科,第一科「例」。「如」前面說這個「不消而食」,「由不宜食,當知亦爾」,不消食會引起病;你若「不宜食」而食的話也是一樣,也會令你有病。
這第二科是「簡別」。
黃二、簡
【此不宜食有差別者,謂於身中集諸過患,由此復觸極重病苦。】
「此不宜食有差別者」,這個「不宜食」,你吃了這個不宜食的話,這個「不宜食」不同於那個「不消食」。「謂於身中集諸過患」,比那個「不消食」更厲害,會能「集諸」很多的病患。「由此復觸極重病苦」,由於你很多的病患過來,你心裏面就會感覺,這個「觸」就是感覺,你就會感覺到有「極重的病苦」來了。
這是第三科。下面是第四科「染污食」。
地四、染污食
【由染污食,非法追求諸飲食已,有染有愛、耽嗜饕餮,如前廣說而受用之。】
現在說這個「染污食」。「染污食」是什麼呢?就是你不合道理的追求諸飲食,這就是有罪過了。有罪過得到了以後「有染有愛」,對於這個食「有染有愛、耽嗜饕餮」,「如前廣說而受用之」,這就是有染污的境界。
亥二、結
【由此受用平等所食,及以遠離不平等食,故說於食平等所作。】
前面是「辨」,下面是結束。「由此受用平等所食,及以遠離不平等食」,這佛教徒應該這樣子,受用平等食,遠離不平等食。「故說於食平等所作」,你要平等的追尋那個平等食的方法,這樣去作。
申二、顯諸句(分三科) 酉一、總標
【即此於食平等所作,廣以諸句宣示開顯。所謂說言:由正思擇食於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如前廣說。】
這是第二科「顯諸句」。前面第一科是「別辨相」,現在第二科「顯諸句」,前面說的這麼多的言句,來顯示這個飲食的事情。分三科,第一科「總標」。
「即此於食平等所作」,就是這位佛教徒,對於這個食,能夠按照這平等食的方法去作。「廣以諸句宣示開顯」,前面這一段文用了這麼多的言句,來開顯這個「平等食」的事情。「所謂說言:由正思擇食於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如前廣說。」就是用這麼多的言句,來開示我們應該這樣子。
這前面是「總標」。下面是「別配」分兩科,第一科是「遮都無所食」。
酉二、別配(分二科) 戌一、遮都無所食
【此中說言:由正思擇食於所食、不為倡蕩、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為身安住、為暫支持、由此遮止都無所食。】
從這些言句可以看出來,佛教不同意你完全不吃東西,不可以不吃東西的。
這是第一科「遮止都無所食」。下面第二科「遮不平等食」分三科,第一科「標」。
戌二、遮不平等食(分三科) 亥一、標
【若復說言:為除飢渴、為攝梵行、廣說乃至安隱而住,由此遮止不平等食。】
這是佛教也不同意你不平等食。
下面第二科。
亥二、徵
【云何遮止不平等食?】
這是「徵」。
下面第三科解釋,解釋裏面先解釋「遮」,又分三科,第一科解釋這個「所食極少」。
亥三、釋(分二科) 天一、遮(分三科) 地一、所食極少
【謂若說言為除飢渴,由此遮止所食極少。】
為除飢渴或者飢羸,這遮止「所食極少」,不同意你吃得太少。
地二、所食極多
【若復說言為攝梵行,由此遮止所食極多。】
你若是說是「為攝梵行」,修學聖道,你這個身體要有能力,要健康,所以你要是吃得太少…;有的時候吃得少,靜坐的確是好一點,的確好一點;但是長期若吃得太少,身體飢贏,也就不能修聖道了。所以「為攝梵行」為了修學聖道,就不同意你吃得太多。吃得太多也不可以,吃得太少也是不行。
地三、不消而食食所匪宜
【若復說言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由此遮止不消而食、食所匪宜。】
這是第三科「不消而食、食所匪宜」,這說這一段。
「若復說言: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若這樣作,「由此遮止不消而食,食所匪宜」,不同意你…,沒有消化你就不要吃,餓一餓會好一點,也不應該「食所匪宜」。
天二、顯(分三科) 地一、不極少食不極多食
【若復說言為當存養、為當得力,由此顯示不極少食、不極多食。】
應該這樣做。
(201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