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快被一句话搞疯了快来来看看,这是人话么?“很多时候你为了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努力恰恰在一个更长期的纬度上构成了维持问题的原因”。这是心理学发展观核心论点中的一句解释。什么是心理学发展观呢?大概就是说,有生命的事物都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
世界上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在持续变化中,植物,动物和人都是这样的。有生命周期,会长大,成熟,衰败和死亡。这个道理,貌似大家是都懂,可是,每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却很容易忽略变化。往往会把当下的问题,看成是不变的,急忙采取措施,做点什么,想去解决掉这个问题。
比如,你不小心感冒,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吃点药吧。以你的常识当然知道,感冒是可以自愈的,但你会觉得,感冒了就应该吃药啊。
再比如,你老公每天只对手机感兴趣,对你,对家,对孩子漠不关心。你觉得这是个问题,需要被解决掉。于是你开始尝试各种解决方案企图解决问题,你鼓励劝导,老公充耳不闻;你积极沟通,老公爱搭不理;你大发脾气,老公置若罔闻;你想不通,到底应该该做点什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那让我们用发展的观点,再重新看看这个问题。既然有生命的东西都会持续保持变化,那么,老公的某种状态,也是会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对吧。他现在的态度让你感觉到冷淡,变化之后呢?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只要给时间一点时间,他一定会变的。
再来看看,在你感觉到这是个问题之后做了什么?你一次次的努力,企图去解决那个你觉得是问题的问题。不管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是跑跳如雷口不择言,所有的表达,都在传递着同一个潜台词:“你对我不好,你不是个好老公”他感受到的是,你在一次次的强调着一句咒语,一次次的给他洗脑强调这个心理暗示。
你的努力强化,在更长期的纬度上,构成了维持问题的原因
改变的发生,在有生命的东西身上,是一直存在,也就是说,任何状态都不可能保持不变,除非你努力做着什么,去维持某个状态不变。是你一次次的努力,维持着老公状态的持续。
也许你觉得委屈极了,他的状态是个事实呀我总应该做点什么吧?我把该做的都做了,为什么他就是不变呢?
“应该”是一个框框,把你框在一个有限的认知空间里,纵然试遍了所有可能性。不打破这个框框,你就只能在原地周而复始。
同样的情况,,在孩子身上也经常发生。孩子写作业拖延,你觉是个问题,每天努力的“帮他”,陪着写作业,不停的催促,可是做再多都不能改善,“他就是个拖延的孩子”你不得不这么认为;孩子迷恋打游戏,你试遍了所有方法制止,他就是越打越上瘾“他就是个不上进的孩子”你最后得出结论,等等。
你每天努力的解决问题,可问题就是没办法被解决,当问题再次出现时,你又一次披挂上阵即刻开始解决问题,如果问你“既然问题无法被解决,你为什么还是一次次的去做呢?”你一定会说:“不然怎么办,出现问题,就应该去解决啊!”
那好,我们在这里停一下,把脑子里的“应该”扔掉试试,试着去改变点不一样的改变。改变一下,你应对问题的模式,说不定,情况就不一样了?
孩子的作业,让他自己看着办试试,因为拖延第二天交不上,让他去面对试试,或者,他写作业的时候你去逛街,去看电影试试。
孩子玩游戏时,放下你紧张的神经试试,电竞都已经成为竞技运动了,说不定孩子就因此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技能呢?告诉他,你期待他打成大神级的水准试试。
以后遇到与人有关问题时,我是说,你自己觉得那是个问题时,试着想想:
有生命力的东西,状态终将发生改变
除非你做了什么,去维持它的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