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是很多父母都关注的话题。不知道你发现,孩子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注意力很集中,过一段时间就开始走神了。还有的孩子在自己很不喜欢的科目或者老师的课堂上就一直没办法保持专注,喜欢的课就能专注很久,对不对?
心理学家们发现,专注力的好坏和很多因素有关系,比如你的精力、情绪等等。所以,我们在帮助孩子学会专注的时候,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专注力本身,而要更多地放在影响专注力的因素上。
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首先是父母如何控制住自己,不去毁了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经常会很投入地去做些大人认为无趣的事,这恰恰是他们的优秀之处,我们大人很难专心地做枯燥乏味的事。
如果父母不参与、不打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玩耍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发展的好时机。
除了做这些,父母还能引导孩子做些什么呢?
一、屏蔽你不需要注意的事物
对于孩子来说,最基本的就是整理书桌,尽量避免眼前的视觉杂乱。过于杂乱无序的书桌,会让大脑不自觉耗费很多能量来告诉自己:“这些东西目前没什么用,我不能老看着它们。”
与其让大脑多一个障碍,不如在开始学习前直接把杂物清空,给自己一个整洁干净的学习空间,以保持高效专注。
二、彰显你需要注意的事物
注意力等于事实,注意力等于结果。
你关注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要达到一个专注的状态,光屏蔽干扰是不足够的,还必须能够让自己对需要注意的事物印象更深刻才行。那具体该做些什么呢?
1.一次只做一件事
记得有一次,晚上八点我有两个线上会议在20:00同时开。那时候,我好纠结呀,因为这两个会议哪一个我都想参加,都不想错过。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手机听一个,电脑听一个,刚听了10分钟我整个人就感到很烦躁,实在是听不清楚重点。看来,三心二意真不行,需要一心一意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学习上更要如此,孩子从小就要知道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是让自己保持专注的好方法,这就像吃饭一样,边吃饭边看电视,饭是吃进肚子里了,但往往会忘记了食物的味道,食之无味。
2.设定明确的目标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父亲马皓文对马飞说了一句经典的台词,让我印象深刻:“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这就是目标的作用,有了目标时间才有意义。
比如:每天早上起来晨读五分钟、背5个单词,这就会预先通知大脑,为这些目标做准备。
我每天都会在早晨规划一天要做的事情,这样我一天的工作效率就特别高。
3.使用番茄工作法
我特别喜欢看TED演讲,每一场演讲都十分精彩,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TED演讲都不超过18分钟。为什么不是28分钟或者38分钟呢?TED的掌门人克里斯安德森说:“18分钟足够讨论完一个严肃的话题,同时也刚好让观众保持注意力。”
番茄工作法是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发明的,因为当时他在厨房使用的计时器刚好是番茄形状的,所以就用“番茄工作法”来命名了。番茄工作法的使用分两部分: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
番茄工作法适用于专注的脑力活动,比如做一件卷子、写一篇作文……
番茄钟可以在网上购买,也可以在手机上下载番茄钟APP。
在工作的25分钟要保证自己不被打扰,就是吃了一个好番茄,如果被打断了,就是吃了一个坏番茄。也可以引导孩子记录下一天吃了几个好番茄,几个烂番茄,不断反思调整。
4.运用舒尔特方格卡
舒尔特方格是由美国心理医生舒尔特发明的,一开始这个舒尔特方格是用于飞行员训练注意力使用的,后来才慢慢推广开的。
它是通过调动人的听觉、视觉、动觉等神经元的协调配合,达到强化人的注意力感知的稳定性、广度和强度的目的。让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慢慢习惯这种专注的状态。
这种方法简单、粗暴、有趣、有效,非常适合各类人群尤其是以学习为主的中小学生群体。
爸爸妈妈可以自制舒尔特放个卡,也可以购买专业的舒尔特方格卡和孩子一起做操作,长期训练对专注力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