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我是个不会读书的人。
《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精典名篇,却是我学生生涯的梦魇。这是我做学生时候最不喜欢的文章,连带着也不喜欢朱自清和鲁迅其他的作品。
我从来都不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直到读到王君老师关于《背影》的解读和一些课堂实录,我才深深感受到它的美。感觉自己以前上的简直就不是语文课。
2013年11月25日至今,经由王君老师又读到了好几位语文老师的课堂或者文章,仍然时时感叹自己语文素养的欠缺。仍然时时感叹自己总找不到突破口。
而促使我相信读书“怕”用心的,却不是自己在语文上得到的收获,而是历史教学给我的收获。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同时,又是一名历史教师。我非历史专业,只是曾经的高考文科生罢了。为了这个所谓实验班的孩子的历史,我也是满用功的,常常是自己琢磨透了然后讲给学生听,这种边学边教的方式倒也还不错,孩子们也说能听明白,且考试成绩还相当可观(这年头,分数成了教师学生都无法绕开的坎)。
这个暑假,我在提前学习世界历史,这是我的知识盲区,当年做学生就没太闹明白,现在要当老师给学生讲,自己要是不闹个干净利索如何有底气给学生讲?何况这初中的世界历史跳跃性不是一般的大,我自己平日里看看,看了一学期都没理清头绪没找到各个模块内容之间的连接点,整个感觉就是混乱。这读书真的“怕”用心,这个暑假,我是反反复复看,把书里突然出现的一些个国名什么的一一查清楚,等我把这些个嵌入点跟主线链接起来后,我看到了中国以外的世界历史的发展线,顿时神清气爽,一直堵在心口的块垒消除了。
既然读历史教科书,我都能闹明白,难道语文教学我真的没招吗?阅读是语文的核心能力,可是这个能力又不是朝夕可成,且我手上的学生有一部分还是不能够正常认字的,如果下狠手抓考试倒是能在短时间内让分数好看些,但是学生的语文能力真的提升了吗?如果不愿意只抓考试,那又该如何真正地为孩子们的语文能力提升做点事呢,这种事也许不能在三年内有可观的结果,但也许会在之后的某一刻花开?目前,恐怕也仅有一招可试试——提升自己读课文的能力从而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历史暂时读通了,那么剩下半个月时间,用来读语文吧。万一也读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