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华杉详解
孔子说,整天聚在一起,言谈却从未论及正理,尽是些打趣、戏虐、调笑的小聪明,这种人,真是难以造就啊!
打趣、戏虐、调笑,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整天在一块儿全是这个,就成了损友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取友,是讲学辅仁之资,互相帮助,互相批评,共同进步,得谈思想,谈正事!
刘澔觉
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这个话有着深刻的理解,小时候理解,三个人走在一起有一个人一定是我的老师,我还在使劲找,哪个是我的老师,我要向他学习什么呢?长大后随着成长带来的体会,是在你身边的每个人他们都是你的老师,因为总有你不会的地方,总有需要向别人请教的。无论是谁,他们身上总有闪闪的地方,那些闪闪的地方,随着时间不断在塑造着。真正的良师益友呢,我们是一辈子的关系,一起帮助,相互成长,交流事情,谈及思想,为什么不会走散呢?因为规律,这老天就是让你越来越接近“那个真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我要听从学习,不好的我要记下,以免自己出现。
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能认识五湖四海的朋友,我们可以终生一起成长。真实人生的幸运,幸福啊。感恩大家的相遇,感恩大家的开放,感恩大家的包容。
原文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华杉详解
这个指导很具体了,君子办事四部曲:第一步,“义以为质”。“质”,是质干,以道义为质干,为制事之本。一件事,该怎么办,是非可否,以道义为标准。不可以的,不因为对方势力大就放弃原则,也不因为符合自己的利益就自欺欺人。怎样合乎道义,就怎样处理。这就是王阳明说的,我心光明,内心强大,一切只凭着良知,凭着大是大非去做。
第二步,“礼以行之”。事情该怎么办,已经有定见、有主意了。但是,并不鲁莽粗暴地去做,而是有礼有节,照顾别人的感受。 不疾不徐,周旋曲折,不自以为代表道义,就有“道德优越感”,觉得别人都不对,轻视他人。
第三步,“孙以出之”。“孙”,是逊,谦逊。出,是出口,说出口。跟人说出自己的意见,要非常谦逊地沟通,和蔼而有和顺之美。即便不按对方的意见办,也能谦逊耐心地倾听。
第四步,“信以成之”。最后怎么成就这件事情呢,自始至终, 全是一片真切诚实之心,以贯彻于应事接物之间,而绝无一毫虚伪矫饰之意。这样就能信以成之,把事办成。
这四条,说得太透彻了!一定要切己体察,对照自己办事的时 候,是不是不计个人得失,只以道义为唯一标准;确定正确的做法了,充满正义感了,有没有以正义感压人?做事够不够礼貌?说话够不够谦逊?有没有照顾对方的诉求和感受?做的过程,自始至终,是不是至诚无息,一点虚伪矫饰都没有?这四条,你总有一条有差距, 跑不了!曾子说,“每日三省吾身”。我们这里再加上一条,每事四问自己:义以为质乎?礼以行之乎?逊以出之乎?信以成之乎?
刘澔觉
君子四条,肯定没做到,先把它记住。
第一条,道义为质干,为制事之本。不因为对方势力大就放弃原则,也不因为符合自己的利益就自欺欺人。怎样合乎道义,就怎样处理。
这条我还算可以,基本我都能坚持自己的道义,始终围绕最终目的去完成,不会去干那种欺骗别人,和自欺欺人的事。
第二条,事情该怎么办,已经有定见、有主意了。但是,并不鲁莽粗暴地去做,而是有礼有节,照顾别人的感受。
第二条,我没有做到,也做的不好,对别人有要求了,在过程中,为了追求所谓的效率,不照顾别人的感受,直来直去,伤害了很多人。这条要成为我的警示,要时刻盯着自己,也要向老师去学习。
第三条,跟人说出自己的意见,要非常谦逊地沟通,和蔼而有和顺之美。即便不按对方的意见办,也能谦逊耐心地倾听。
这条我也是后知后觉了,现在算是刚刚入门,遇到比自己强大的人,能很好的虚心听取,也能反复琢磨。但遇到,对方没有像我这样深度有逻辑思考的言语时,我并不能谦逊的耐心听完,总是先入为主的去判断,这个一定要改正我们都无法知道未来发生什么,你要用现在,你的经验主义去决定?太自信了。也不够尊重别人,这点非常重要,这是敬,谦逊的基础。
第四条,自始至终, 全是一片真切诚实之心,以贯彻于应事接物之间,而绝无一毫虚伪矫饰之意。你的心在什么地方呢?在钱上?还是在事上?还是?你这是诚意正行么?还是什么?这点上我也算是还行吧,面对我过往以及未来所有服务过的客户,所有我收了钱的,我可以说,我真诚的做好,我尽心竭力的去完成这件事了,也有一些客户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希望我们未来可以长期相互帮助一起成长。我将时刻警醒自己,诚意正行践行自己的价值观。
最后加一条,第五条,每日三省吾身。照见前面那四条,切己体察,一一对照,是否做得恰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还有两则,明日下篇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