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落叶》文集里第 103 片落叶,希望你能喜欢,不为别的,只为这份坚持。
你已经工作几年了?三年?五年?还是十年?
你是不是对自己接下来的职业发展感到困惑?
你是不是经常会问自己当下到底应该学些什么?
你是不是回过头看自己这三个月、半年,甚至于一年,觉得自己没有一点变化或进步?
你是不是越来越难说出你相比其他人的优势?除了“工龄”。
如果这些问题你或多或少都已经遇到了,那恭喜你,你摊上事了,你摊上大事了,你遭遇了职业发展的瓶颈。
上星期,团队里的一位帅哥给大家做了一次关于用例设计方法的分享,参与的人有刚刚工作三四年的“孩子”,也有像我这样工作了十几年的“老人”。
听完整个分享之后,我觉得受益匪浅,不仅仅是从中学到了一些我之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概念,还从中再一次印证了我的观点,也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打破职业发展瓶颈的终极绝招:回归理论学习。
我想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跟我一样的经历,不管是测试,还是项目管理,都是从零开始实践,通过实战摸爬滚打积累起来的认知和经验。因为在我刚入行的时候,国内还没有开始重视软件测试,也没有几家公司有正式的QA或测试岗位,所以相关资料很少,大部分都是原版的,更别说什么软件测试培训班了。
所以我都是一边做项目,一边积累经验,于是我就默认站到了所谓的“实战派”的阵营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太瞧得上所谓的“学院派”,对那些理论概念和方法总是嗤之以鼻,认为那些人都是在纸上谈兵,看那么多理论还不如扔到项目组里做几个项目来得快。
现在回过头看看,那时候哪里能被称作“实战派”啊,其实就是“野路子”,就像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或者下象棋一样,我走的都是“野路子”,所以都有同样的问题,也是同样的原因。
我们先来看看“实战派”和“学院派”相比,有哪些不足吧:
1、可复制性差:套用学习 PMP 时看到的一段话,什么是 PMP,PMP 就是集合了众多项目管理人员丰富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一套思想、流程、方法和工具,虽然你不使用这套东西,你也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但你并不能保证自己每一次都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其实我这里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理论知识和方法相对于实战经验来说,对结果正确性的保证更加可靠;
2、可分享性差:因为都是实战中摸索出来的路子,没有基于理论的分析和归纳,只能属于个人经验范畴,所以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于是很难分享给其他人或者指导培训别人;
3、可优化性弱:对于实战派来说,优化也是基于更多的实战,所以存在基于错误经验去优化另一个经验的可能性,如果是基于理论知识和方法,去优化实战方法,可靠性更高一些。
说到这,我们再来看看很多人所谓的职业发展瓶颈,其实就是缺乏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支撑,导致在实战中长成到一定阶段之后,成长速度就会变得缓慢,甚至于会慢到感知不到。所以个人觉得,这是回归理论学习的最佳时候。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
1、在我做了大概有10年软件研发类的项目管理之后,我开始发觉我找不到可以改进的点了,不论是流程,还是方法,还是工具,觉得都已经很成熟了,而且每个月的项目也都没有任何问题,我就开始去学 PMP,其实并不是想去考什么证书,只是想通过备考过程,跟着老师从头梳理并学习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随着学习的深入,才发现自己之前做的只是项目管理领域里的一小部分,使用的很多方法其实都是有理论方法对应的,有用的对的,也有用的不对的,突然就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数不胜数;
2、我有一段时间也很迷茫,感觉自己是不是做测试到了一个瓶颈,所以就想是不是要转型才能解决问题吗?想了很久,我也没想清楚,所以我就让自己沉下心来去看书,去学习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结合之前通过实践掌握的经验和知识做了很多比对和思考,然后再去实践和总结。
同时,我会找各种机会去分享自己学习所得,通过各种输出手段倒逼自己不断地去总结、分析、改进,在你这样玩转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之前所谓的瓶颈早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你会发现你所了解的只是这个领域里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回归理论学习,不代表止步于理论学习,最佳实践公式:实战积累 + 理论学习 + 总结分析 + 实践改进
作者简介:14 年测试 + 11 年项目管理 + 11 年团队管理 = 一个测试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