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父母和老师们来说,非常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对自己养育风格和教学风格的影响,及其对孩子选择生活态度取向的形象。每一种生活态度取向对我们与孩子之间互动的影响都各有利弊。有了对生活态度取向的了解,我们就能学会对自己的取向扬长避短。
生活态度取向并不是描述你是谁。它们代表着你在生活中做出的以何种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决定。
当孩子们感知他们的世界,对其做出决定,并得出一些包括“因此,我必须……”的信念的基本结论时,性格取向就形成了。
“我小,别人大。因此,我必须让别人照顾我。”(安逸)
“我小,别人大。因此,我必须控制自己和局面,这样我才不会觉得受到了羞辱。” (控制)
“我小,别人大。因此,我必须讨好别人,这样别人才爱我。” (取悦)
“我小,别人大。因此,我必须更努力地赶上,甚至做得更好。”(力争优秀)
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属于哪一种生活态度取向,看看哪一条符合你:
1.当我和自己周围的人都舒适的时候,我对自己感觉最好。当出现紧张、痛苦和压力时,我对自己感觉最不好。(安逸型)
2.当事情井然有序而且很有条理,并且我能控制自己和局面的时候,我对自己感觉最好。当我因为我认为自己应该知道或应该完成的事情而感到尴尬并被羞辱或被批评的时候,我对自己感觉最不好。(控制型)
3.当我能取悦别人并避免冲突而使我的生活充满快乐而不是困难时,我对自己感觉最好。当我感到被拒绝、被孤立或者不被人欣赏时,我对自己感觉最不好。(取悦型)
4.当我获得成功并作出有意义的贡献时,我对自己感觉最好。当我觉得自己愚蠢、没价值、没有意义时,我对自己感觉最不好?(力争优秀型)
阿德勒说:“你的想法没有意义,除了你赋予它的意义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