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唐风·山有枢》:只争朝夕还是及时行乐
山有枢,隰有榆。自由以上,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上油漆,隰有栗。自由就是,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写诗之人,存各美其美之心,固然值得敬仰。编诗之人,有美美与共之能,更值得人敬仰。
圣人删“诗”,先有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个总基调。自此,读“诗”之人,先抱持了无邪之心,而后见人之美,得美于心,陶陶然于其间。除了这个总基调的贡献,圣人编诗,还有个自然而然的智慧在。
“魏风”所在,舜、禹故都,为晋国所并。“唐风”所在,帝尧旧都,周成王弟叔虞封地,后世子弟虽改国号为晋,然而,晋候缗时为曲沃武公所代。曲沃武公可以代晋,却不可泯灭晋前之唐。
“魏”与“唐”,或为晋灭,或为晋代,然而,“诗”之存“魏风”“唐风”,十五国风中却无有“晋风”。编者心迹,读者可以会意了。
不独如此,《诗经·唐风·蟋蟀》写“蟋蟀在堂”时“良士瞿瞿”“良士蹶蹶”“良士休休”,教人于岁暮之时克制眼耳鼻舌身意只争朝夕。《诗经·唐风·山有枢》紧随其后,便教人莫要“宛其死矣”,要及时行乐以免“他人是愉”“他人是保”“他人入室”,节俭一生,忙活半天,全做了他人嫁衣。
两首诗摆在一起,看起来是在“打架”,实际上却是一张一弛,一呼一吸。编者真意,甚至是诗人真意,唯有两首诗并读并赏,才能有所窥见。
对于研读《诗经》的人而言,“山有…隰有…”是一种很常用的句式,《诗经·邶风·简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句,《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中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句,《诗经·秦风·晨风》中有“山有苞栎,隰有六駮”“山有苞棣,隰有树檖”句,《小雅·四月》中有“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句。可见,这是一个特别常用的句式,用以强调所说道理的颠扑不破、自然而然。
诗人在《诗经·唐风·山有枢》中要说明什么道理呢?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是说你有华美的好衣裳,却从不见你前提后托穿将出来,你有好车马,却从不见你驾驭驰骋。“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是说你有豪华大庭院,却从不见你使用打理,你有钟鼓大乐,却从不见你让人演乐陶情。“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是说你有美食家有,怎么就不能鼓瑟吹笙,与人宴饮呢?
为了让自己说明的道理更扎心,诗人干脆讲出狠话“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宛其死矣,他人是保”“宛其死矣,他人入室”。意思是说,你这样做的结果不过是有朝一日死去了,这些衣裳、车马、廷内、钟鼓、酒食最终为他人所享受、占有。
这算是什么道理呢?
与其说是劝人及时行乐,不如说是落魄浪荡子鼓惑富家子弟的浅陋说辞。如果《诗经·唐风·山有枢》真的是这样的主旨,孔子删诗时,恐怕不会让这样的诗歌存续。《诗经·唐风·蟋蟀》是诗人在“蟋蟀在堂”的岁暮时节,生出只争朝夕的急切,所谓“良士瞿瞿”“良士蹶蹶”“良士休休”是为君子标定了一个该有的向上姿态。对比来看,《诗经·唐风·山有枢》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是“项庄舞剑”另有所指的,是借对有“衣裳”“车马”“廷内”“钟鼓”“酒食”君子的劝导,发出对主政者的高能预警。败亡将至,若不尽早调整、防范,大势已去时,一切繁华不过他人嫁衣。
“只争朝夕”并非只争朝夕,不过是败亡将至的心里安慰、徒劳一搏;“及时行乐”又哪里会是及时行乐,不过是“意在沛公”的警示惕厉。
枢木生在山岗头,白榆便在山沟沟。你有华美好衣服,不提不托也变旧。你有豪车与良马,不去驰骋不去遛。有朝一日你辞世,反供他人去享受。
栲树在山能成林,杻木洼地能存身。你有豪华大庭院,不洒不扫不住人。你有整套钟与鼓,不奏雅乐空列陈。有朝一日你辞世,归于他人空遗恨。
漆木当在山头营,栗树合当洼地生。你有美酒与佳肴,何不鼓瑟与吹笙?今朝有酒今朝醉,把酒当歌来日醒。有朝一日你辞世,终归别人享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