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个月参加了阿何老师的“60天引爆你的学习力”课程,主要是为了借鉴下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能够更加聪明的学习,更有效的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自己,毕竟身为老师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现在我和大家分享下我学完,以及结合平时的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课程中,阿何老师定义学习力为:学习知识的能力,管理知识的能力,长久坚持的能力。这三项能力确实是每个学生(或者是成人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同样在一个班学习,但成绩却是有的优异,有的很差,大部分是中等,区别就是在于学习力的高低。我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是一把非常重要的武器,良好的学习方法会让我们学习事半功倍。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或者说有的人就没有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就各有不同,长此以往,差距就变得越来越明显。我们也能发现学习好的学生不论是对题目还是对于自己的错误往往都非常善于总结,对知识也能形成整体认知,让各知识点相互连接,解题时能更好地综合运用,而且他们还能持续专注高效地学习,长久地保持一个稳定优异的成绩。
我们可以说成绩优异擅长学习的学生都差不多,但成绩差的原因却各不相同,可能是因为方法不对,或者因为学习不专注,或者是不善于总结,或者是反应慢等等,总之就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学校里没有老师会刻意地教你怎么学,老师大部分教的还是知识点和解题技巧。那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如何提升学习力。
02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啊学习的基本过程:方向—资料—筛选—认知—消化—固化—模式—拓展。在学校学生一般是从认知开始,前面的步骤都由老师完成了,我们只要去接收就好。知道了一些概念语法等以后,我们需要消化吸收,而不是死记硬背,理解以后的知识或者与其他知识建立联系后的知识更容易记忆,做题时触发知识点也会更加简单。固化主要还是通过反复练习和背诵,形成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在之后就是模式,这一阶段我认为主要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归纳能力,看透题目的本质,把新问题、难问题拆解成我们会做的旧问题。当学生遇到一些综合性的题目的时候,看他们总是会束手无策,但只要稍加提示,他们就会恍然大悟,这种情况不在少数。一方面他们本身存在畏难情绪,但主要还是他们不会拆解问题,无法找到那第一个知识点触发的机关。最后一步拓展就需要学生们多去见识一些新题目,将知识点的网络结构织的更密集一些,因为有时学生往往会忽视或者不知道这两个知识点还能这样连接,但你接触过一次以后,下次遇到就会有印象,多遇到几次就会加强这些知识点的弱连接,在考场上遇到难题可能就会比别人多一条解题思路。
下面是课程中提到的6种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下。
1、 三步式快速学习法
第一步:快速建立领域整体认知。比如我们拿到一本数学书,基本每个单元就是一个大知识点,下面细分成不同的小知识点,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大知识点当作一个领域,然后快速了解下这个单元讲的内容,会涉及一些什么概念,也可以借助下思维导图。
第二步:解决问题为导向,感性了解知识点,初步构建网络。在上一步中我们大概知道了要学什么,但还不够具体,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做题以后,我们就会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小知识点在做题时如何运用我们也会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步:刻意练习,补充隐知识。题海战术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我们做基础题巩固基础没有错,但基础稍难的题我们也要适当地挑战下。人总是喜欢呆在舒适区的,但我们跨出舒适区一小步的话,其实我们自身也是会跟着调节的,把这一小步慢慢在划到舒适区里。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这一步跨多大也需要自己把握。对于没思路的难题,我们在思考过后可以对照答案看它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运用了哪些知识点,是怎样把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反馈总结,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也不至于毫无头绪,同时也补充了我们知识结构上的不足。大量的练习确实会有一些枯燥,但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达成就给自己一些奖励,促进自己继续学习,而且解出难题时那种心理满足感也是非常不错的体验。
2、 刻意练习
刚刚在上面提及了,就不赘述了。
3、 主题学习+拓展学习
阿何老师的解释是这样的:强领域的集中学习+刻意练习,弱领域的关联阅读学习。我觉得这个方法适合于学习语文。比如学习文言文,今年书本上文言文的篇幅比以往多,说明对文言文学习更重要了,古诗赏析其实也可以归在文言文一列,在平时学好课内文言文,掌握各个实虚词以外,可以多进行文言文的课外练习,多翻翻文言文的字典,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历史,便于对一些历史人物做出评价。古诗赏析也类似,掌握该风格的诗一般都会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或者去了解这个诗人或词人的历史大背景,同期有哪些别人诗词作者,以及他们的诗词风格等等。做完一篇之后并不算完,还需要多去了解一些相关的内容。
4、 i+1学习法
i代表现有能力,+1代表稍微超出。与上文提到的跨出舒适区基本相同,各门学科都适用。
5、 费曼学习法
我们常说:教是最好的学。当你在教别人的时候,思路往往比较清晰,把别人说懂的同时,其实自己也巩固了一遍,用到的知识点也梳理清楚了。费曼学习法就和这个过程差不多。当我们理解一个概念以后,我们向别人或者自己讲解,再通过提问、做题等方式,检验自己能否流畅地复述,解决。不能就继续这个过程,能的话就对比原意,看是否有遗漏等,有就再重新学习,没有的话基本也就能把这个知识点掌握了。比如在学习英语语法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语法的几种用法说出来,通过做题熟悉语法的运用,出现哪些关键词的时候我们该用这个语法,出现哪些关键词的时候我们该用这个语法里的哪个点,当我们把这些都能说出来的时候,基本上就能掌握这个语法了。
6、 排列组合+一题多解学习法
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于解决理科方面的问题,比如做不同的辅助线,解题的思路会不同,解题的简易繁琐也会跟着不同,多去尝试不同的方法,掌握那些可行的思路,也就是知识点的连接。
03
最后再说一下抽象思维能力的锻炼,因为它决定了学习力的高低。
•锻炼总结归纳能力
阅读理解可以说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主要是:看不懂文章要表达什么;看懂了但也只是看懂了一部分,不全面;表达不清自己想的内容。解决方法是:提炼句中关键词,提炼段落,文章中心思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有了课课通这样的辅导教材,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孩子自己归纳段落的能力,当你能够先自己思考归纳后再参照辅导书,通过比对来完善自己的总结能力。
•抽象归类训练
课程中的解释是:分析具体事物,提炼上一层分类。也就是具体事物抽象到一般的过程。比如一个具体的数学实际问题,那我们就可以思考把它抽象成什么数学模型,这一步完成了才能开始解题。学习政治、经济等等也是如此,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就要看透问题本身,是属于哪个原理下的相关实例。抽象模型在你脑中越来越多的时候,解题就会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要素解构训练
也就是将问题做到完整不遗漏,独立不重复的拆解。简单的来说,例如要我们证明两条边相等,那我们可以将问题拆解成这样,这两条边是否在特殊的三角形里,运用一些特殊的边角关系,没有我们就再拆,那能否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通过截长补短等方法,构造出来以后,我们就要开始找相应的全等边角条件,在此期间,可能又需要拆解到角度转换等问题,总之就是如此细化下去,将问题逐个击破。
•共同规律发现训练
找到大量类似问题(这个非常好解决,老师基本都会给专题训练做),然后进行2和3这两步,最后发现共同规律。说简单点也就是一个找套路的过程,难题其实并不是很难,它只是把套路都嵌套了,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老师也会传授一些套路,但自己也需要归纳吸收,才能更好地运用,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以上就是课程中的几个如何在学校学习中提升学习力的方法运用讲解,也只是我的一点思考,除了有方法,还需要孩子们自己能有相应的执行力与自律性,但偏偏很多孩子在这方面很缺乏,这也是我接下来要思考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