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陕西、南昌等地针对离婚群体的调查报告,“80后”已成为当前离婚的主要群体,离婚率接近全部抽样案例的50%。问及离婚原因,大部分“80后”表示:性格不合。
性格不合。结婚前干嘛去了?
结婚前大概只看对方的好了。
看一个女孩抱怨:“我就喜欢逛街,结婚前,我们一周能一起逛个三次,结婚后他宁愿在家睡懒觉宅着!我都快闷死了。”她老公也一肚子的怨气:“结婚前,加班应酬她都体谅,现在?动不动就‘河东狮吼’,我只想静静!”
一个喜动一个喜静,结婚前,双方把自己最美好的样子呈现,一个觉得对方文质彬彬,一个觉得对方低眉抬头都是风景,最难得的是懂体谅。结婚后柴米油盐,突然发觉对方不是之前的样子,自己像是找幻想中的人结了个“假婚”。落差越来越大,又都不想为对方改变自己,慢慢消磨之下,婚姻终于走向尽头。
“80后”们赶上了第一批独生子女的浪潮,独苗苗成了全家的掌上明珠。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下长大,很容易便开始习惯他人的付出,开始潜意识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喜欢就千好万好,不喜欢就转头离开。难怪有人形容他们:“一见倾心就结婚,一不满意就离婚。”实在任性,典型快消费时代的快节奏婚姻。想我先改变?你先改呀!
可婚姻哪分什么先后,本就是两个人彼此适应、彼此调合的过程。看到对方的所有缺点愿意接受,看到对方的不足愿意弥补,才是婚姻的相处之道吧。
想起来两个人。那两人初次偶遇,一个觉得眼前男子眉宇间“蔚然而深秀”,一个看眼前女子清新脱俗,“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
在那个慢时代,两人一见如故又志趣相投,结婚水到渠成,婚后也自是琴瑟和鸣。
他是父亲口中“孩子气,没正经”的孩子,可有一天,笨手笨脚的他特意起个大早为她做早餐,因为看她陪他初到异国,思乡情切;她是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可为了他能潜心创作长篇小说,她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劈材、生火、做饭,不知被烟火熏到多少次流泪,也不知道切破了多少次手指。
他不小心打翻墨水瓶、摔破灯泡,她一个个整理、收拾;她趁他熟睡给他扎上红头绳,开会时,别人惊讶地提醒,他不在乎地哈哈一笑。
他没有觉得做早餐屈尊,她也没觉得做家务委屈。他们体谅对方,全然不计较谁付出得多。几十年的相处,他宠她,为她“十指开沾阳春水”;她保住了他最可贵的天真、淘气和痴气。
“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婚姻就是一场围城,相爱容易相处难,总有人结婚之后幻想破灭,可也永远有人像钱钟书和杨绛那两人一样,让我们见识一场彼此成全的“真婚”。
我欣赏这种为彼此改变的心意。
不同性别、不同个性、不同原生家庭的两个人在一起,差异必然存在,磕绊在所难免。谁没有缺点,可婚姻与爱情就是在不停自问:“就是这个样子,我还喜欢吗?要不要妥协,要怎么改变?”不为谁先付出、谁付出得多争个你死我活,单纯因为“喜欢”主动去做。
独自一人很好,有你在更好,婚姻原本很美好。可若永远站在原地挑剔,指望对方先付出,就别事到临头,感慨自己“是不是结了个假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