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春节大型晚会,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偶像唱功如何,魔术有没有穿帮镜头。
电影院买票观影,除了剧情,观众更喜欢凭演员的喜怒哀乐判断是实力派还是空有虚名的酱油派。
工作同样,领导看中的永远是结果,至于过程如何于他人没有太大意义,因为结果能说明一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耳熟能详的道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但每个人都关注这一分钟,你倾注了多少,有没有准备好,是胆怯,是自信,是实至名归,还是真声假唱,都可以透过这一分钟的表现而被观众雪亮的眼睛一针见血刺破。
所以为了一次成功的春晚演出,排练不下数十次甚至数百次才能在亿万观众面前表现得镇静自若;为了一次电影的成功上映,要历时数年的改剧本重拍剪切才换来观众的亲临其境;为了一次满意的报告,不惜熬几个通宵杀死无数个脑细胞才得到上司的点头。
初出茅庐者会羡慕行业里的资深人士,能在每一个重要场合应付自如,在关键时刻可以妙语连珠,高深的功力无处不在,威力无穷。我们都会渴望那样的游刃有余和气定神闲,却不曾想在通往这条路上被骂得狗血淋头,累成了狗。
毕竟不是每一次的努力都能换来想要的结果,期待的结果有时候就像孩童从呱呱坠地到能跑能跳,中间必然要经历无数次的跌倒爬起,爬起跌倒。我们不能用数学公式去测算出努力和成功的关系,却可以确定台下十年功的薄积厚发,从量变到质变的真理。
一如金庸笔下的郭靖,六岁学习骑射习武,十六岁仍达不到三成功力,十八岁武功不济,打不赢杨康,却也不影响他日后成为一名武功绝顶之人;最近揭晓的诺贝尔文学奖,村上春树虽再次失之交臂,但他写出的文字却比以往更细腻感人,成功有时不会如期而至,但努力会沉淀有声,只是有些人在这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的过程早早退出了局,正如马云所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的晚上。
也许没有公式告诉我们要获得一个结果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经过多少的困难,但总会有一种方式肯定我们的付出,也许是站在舞台上不那么紧张了,意思表达得更到位了,报告做得更准确详细了,情绪控制得更好了。
我想,这也许就是努力的意义,在破蛹成蝶前的每一次蜕变,都是为了下一次能做得比上一次好些,少吃力些,从而能慢慢变得从容。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慢一些,去积累,去总结,别人所谓的成熟也是从青涩幼稚开始,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有了你看到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