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鲁迅先生那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被很多人用来激励人心,多被理解为,人要有希望,并且始终如一地追求、奋斗、实践,那么希望才有可能实现。

仿佛,鲁迅先生在鼓励人们不断去实践、去“走路”,多走路,最终踩出一条路来!然后,希望就实现了。

其实,不是的。这大概也是很多断章取义理解的例证之一,正如大家对张爱玲那句“成名要趁早”的误解一样。

我又读了一遍《故乡》。结尾是这样的,“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应当来讲,这句话是比较消极的,绝无教导读者应当如何如何。大概,顺其自然才是先生当时的心情。

希望也是那样,不希望也是那样,无所谓。该来的终究是会来的,我们只需要默默地等待。等待走的人多了,等待走的次数多了,路就出来,也就清晰了。

人生往往如此,回过头才发现,希望真的是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也就是那样走过来了。恰恰是,很多时候,我们因为那渺茫的希望,或者那急迫的期望,而感到痛苦。

《故乡》写了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底层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他写到了闰土,希望像闰土一样的人们,似乎应该过怎样的生活。但是,想了一想,突然很失望,“我突然害怕起来”。

先生确实有无力感,发现希望也好,失望也罢,未来似乎并不由人所左右。他才感慨出,希望的可有可无,任其发展。

我们不要为希望所累,踏实走路才是正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