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一起读的是佐佐木正悟的《想得太多,做得太少!7天让你摆脱拖延症》。
自从上学以来,拖延症一直相伴我左右。
暑假作业一直拖到最后一礼拜才开始做。
赶动车,迟迟不肯出门,好几次都在火车站狂奔最后1分钟,有一次眼睁睁看着动车开走了,那个懊悔的心啊。
虽然知道每个人都会有拖延的情况,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我也一直自我催眠:这样也挺好,对生活无大碍,大部分时候不是都赶上截止日期了吗?甚至为自己最后冲刺的能力感到窃喜。
直到2016年,我的拖延症差点让家里的小朋友陷入生命危险的境地,才深刻地认识到有些事真的拖延不得。
那么,如何克服拖延症呢?
作者给出了三个妙招:
01 10秒钟行动
拖延症最明显的表现是:迟迟不对主要目标行动,或者通过做其他事情来回避主要目标。
说白了:启动成本,有点高!
如何降低启动成本呢?唯一的有效的方法是:先动起来,10秒钟内动起来~~
【应用】今天需要完成两篇输出,怎么办?不想做啊~~先打开简书,写起来,写够10秒,结果写啊写啊就一直写到现在接近10分钟了,还有点停不下来的节奏。
【应用】今天要去银行办手续,怎么办?先打开滴滴打车,车都叫来了,想不出门也不行~
02 压缩时间
我们把100元的衬衫放在800元的大衣旁,会觉得衬衫很便宜,“800元的大衣都买了,再配一件衬衫吧,才100元,很划算的”,商场的销售人员在这个时候都会这么劝你,这也就是《影响力》中所说的对比效应。但如果你把100元的衬衫放在10元的袜子旁,瞬间会觉得衬衫贵多了。数字的大小着实会对人们的行为决策产生影响。
那我们如何利用小数字给人带来的预期降低,从而减小启动成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呢?
很简单,把原先预估的完成任务时间调成小数字。比如一般情况下,你需要花60分钟写一篇读书笔记,但曾经某一次你因为状态极佳,思路清晰,花了20分钟就搞定了。以后,你就可以给自己写读书笔记的时间设置为:20分钟。这个时候,大脑会自动地告诉你“才20分钟,先做它吧,做起来再说”。当然预估时间太少,也会增加焦虑。所以,设置合理的预估时间,非常重要。
03 减法思考
这一点,作者讲的是类似于“完成进度条”一样的原理。比如即将要打扫凌乱的房间,你哎的一声,一屁股坐在地上,看着眼前满屋子的杂物,怎么都动不起来。如果这个时候换个思路,把整洁干净的房间看做—100分,整理完一件物品,就还清,+10分。这样可能会让我们行动起来。
关于小数字,让我想起原来读过罗伯特.西奥迪尼的一本书叫《细节》,里面也提到过小数字的魅力。作者提议要善用时间进度条:任务执行前期,提醒自己“已经完成20%”,任务后期,关注“还剩20%”。这样利用小数字,可以减少人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人们的行动力。
总结一下:如何克服拖延症?
01 10秒钟,开启行动;
02 压缩时间,加速行动;
03 减法思考,趋近目标
唯有行动,才是克服拖延症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