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在圈外开始了一个深度阅读的训练营,收获自然不少,其中特别有感的对于有效学习方法的总结,澄清学习目标——结构化的思考——建立知识地图——用费曼学习法讲教授他人,从学到习,从习到教,教是为了更好的学,学是为了更好的用。
从“学”到“习”的过程,有个基本功,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就是对关键的原理,模型,需要理解和吃透,然后把可以应用的场景都尽可能罗列,然后主动去应用尝试。通过举“一理”而谋”三用“。
经过举一反三的学习过程,有可能在某一天遇到一个新概念、新原理或新模型的时候,突然与过往的学习记忆产生关联,进而产生“原来这是一回事”的惊喜!这就是“触”此类而“旁”他通的意外惊喜。
这个过程中,举一反三是行为,需要不断的尝试和积累,才可能在某个瞬间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而这个过程,应该是循环上升的过程。
反思之一,比如在学习应用情绪管理中,有著名的ABC 原理,A(指事情的前因,C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原因就是这因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就是信念和我们对同样A的不同的评价与解释,而解释的过程就是逻辑思考的过程。因此,要调整C,最重要的是调整B.而调整B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问题逻辑思考的过程。这时,突然想起有关脑科学中,有关爬行脑(生理功能)/蜥蜴脑(情感)/海豚脑(思维)的概念。也就是说,在A与C的过程中,多用思维脑,理性分析自我的价值观与信念。从而对情绪进行识别和管理。这也许就是触类旁通?
反思之二,有关“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这个内容出现于“少有人走的路”一书,这是一本有关心理学的通俗读物,曾经盘踞美国畅销书榜二十年。书的核心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心智不成熟会导致我们会逃避问题和痛苦;因此,面对问题和艰难,只有通过自律,承担责任和爱,才能让我们逐渐走上心智成熟的道路,也就是“少有人走的路”。
其中的一个内容,就是“承担责任”。人生中总会遇到很多短时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而让我们 陷入烦恼。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必须正视问题,承担责任。在责任感出现缺失时候,就会产生“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两个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
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常常把 我本来可以 ,我或许应该 ,我不应该等词语挂在嘴边,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觉得能力不及他人,他们缺少勇气和个性。就是过度的归因于内。这样做的后果,会引起对自身的错误评价,把所有问题都揽在身上,让自己疲惫不堪,难以发挥优势,影响自信心的建立。解决办法,就是出现问题,需要客观分析问题,界定责任的归属,这个过程虽然不舒服,但是需要逐渐刻意完成。避免过度归因于自身。
人格失调症患者正好相反,却把错误归咎于旁人,完全归因于外,现问题后的反应时逃避责任,顽固地认为问题与自己无关,他人和外界才是罪魁祸首,经常嫁祸于人。这样做的后果就更可怕,长期的归因于外,会让自己停滞不前,因此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也就无从改变和提高。
由此想到心理学的一个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维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
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
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
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