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三天的规范字基础培训于周四才结束,我就迫不及待的想梳理一下我的思路——我最感兴趣的各个朝代的书法大家。
最早的文字踪迹是大约距今9000-7500年的贾湖遗址,在今天的河南,属于淮河流域,那时应该是属于新石器时代。在一块石头上刻有像眼睛的图画。我们似乎对甲骨文都略略的听说过,以为它是最早的文字,实则不然。甲骨文是刻在龟壳、兽骨上的一种文字。甲骨文是一种占卜的工具。甲骨文距今3600年的历史,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发现,是商朝的文字符号。商朝的青铜器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造就了金文的出现。金文盛于周代,它是承上甲骨文,启下小篆。石鼓文是石刻文字,被称为“石刻之祖”,它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小篆是由秦朝的宰相李斯统一的。李斯是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书法家。《峄山碑》是石鼓文的代表作,歌颂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是学习篆书入门的最佳范本。篆书的粗细一样,处处圆转。秦朝的书法家还有程邈,我和他一个姓氏,他是在狱中删繁就简,编出了一套便于识别和应用的隶书。隶书就是把篆书的圆转改为方转。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到了东汉时候的张芝,子伯英,擅长草书中的章草。章草也就是把隶书草书化。张芝把字字分离、笔画分离的隶书改成了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草书”,他有“草圣”之称,是瓜州人。这时期的钟繇,也是很著名的书法家,子元常,号“钟太傅”,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书法家代表。他精于隶书、楷书,于晋王王羲之平称为“钟王”,他的字“飞鸿戏海,舞鹤游玩”,是楷书的鼻住。
陈述这这里,我的头脑已经糊了,想近一步阐述,静待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