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皇太子刘奭[shì]性格温柔仁厚,喜好儒术,见宣帝所任用多半是精通法令的官吏,常用刑法来约束百姓,就趁机在和宣帝一同进餐时建议用儒生治国。
第一,奭认同儒家治国。太子刘奭因其性格原因喜好儒术,见宣帝多采用刑法约束百姓,认为不如任用儒生治国。宣帝刘询自幼经历巫盅之乱,对武帝刘彻曾听信旁门左道江湖术士造成的人祸有切肤之痛。
严格律令其实是追求相对公平,也正因武帝时对太子刘据谋反始终找不到证据,无法通过司法途径,宣帝一族才得已保全性命。
第二,治大国如烹小鲜。明朝戚家军军纪之严明,战术之精湛,作战之勇猛,为明朝其他军队所未有。正是摄于他的强大力量,北蒙古部族才主动放弃了骚扰中原的政策,并立誓不再进犯,而且约束北方各部。
困扰汉朝几代的匈奴为何在卫青、霍去病离世后频频进犯汉朝边境?宣帝心知肚明。
宣帝认为汉家自有规定,治国兼采王道和霸道,岂能独用道德教化而采用周朝的政策?且俗儒不识时务,总认为今不如昔,让人们在名和实之间不知所云,空有思想实无策略,如何委以重任?
宣帝的经历与当时朝政现实让他无法认同太子刘奭的建议。纵观古今治理方略,也要站在社会环境与人民生活的现实中去考量,人们需要理想,但无现实作为基础,无理论作为依据,那么刘奭的理想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
我是挹洗俏月,这是今天的阅读分享,祝您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