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零开始做运营》by 张亮
2020年2月22日
初识运营
一篇入门运营的知识框架
我是一个打算入行运营的新人,在读这本书之前,对运营、策划之类的字眼无甚了解。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启蒙书,看完之后的归纳才是自己的东西,也供日后参考所用。
追溯互联网公司发展的历史,策划衍生出了产品和运营两大职位,这便是运营的由来。拉动互联网公司或者产品运转的四架马车:产品、技术、运营、市场。虽然侧重的是运营,想必也是离不开与其他三驾马车的协作,可见运营并不是独立的,要协调各个方面,此为运营的总定位。
任何能够促进产品推广,推动产品使用的活动都可称之为运营。运营就是要把产品推向市场,再把市场的反馈交给技术去改善产品,再次推向市场,以致达到自运营状态。这么一概而论可谓是将摩天大楼一样的巨型实物抽象成了儿童桌子上的玩具房子,说好听点是把握了本质,说不好听点,你还是看不见里面的样子。下面就来具体描述一下大楼里面的样子。
本书把运营分为直接运营和间接运营,直接运营就是用户运营,间接运营包括活动运营、内容运营。此外再加上产品运营,这四根钢筋柱子算是立起来了。本书详细讲了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和用户运营,由于是初次接触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多词也是半知半懂,我就将我能领会到的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吧,剩下的以后拾遗。
一个产品一定是由内容填充的。作者提出了一个“内容供应链”的思维,至少包括了内容的来源与创造,呈现与管理,扩散与传导,效果与评估,我想一定还有一个反馈的过程。这里作者说的内容应该更倾向于微博、豆瓣、知乎这样以内容为产品的行业。将其细化为内容生产者、内容消费者、网站和产品三大板块。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定位,通过定位消费人群,产生消费内容,如果定位不准确,或者每天变化没有章程就会失去内容的吸引力。
我最感兴趣的是活动运营,却不曾想到活动运营仅仅是在短时间内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但也不妨碍我对她神往,感觉能独立完成一个活动策划并且看到她落地实施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活动运营是有目的的,为了达到目的是要设定目标的,这里可见目的与目标是不同的两个东西,这个思想此前在别的书中也看到过,细细想来也是有道理的。活动运营是要进行设计的,实施过程又是有成本和风险的,所以必然要设置一些数据指标来监督,同时又要做好风险预案,根据数据变化进行调整,通过数据还能直接反应活动效果,予以评估,后续总结。
接下来便是用户运营,任何不付费的用户都不是member。用户运营似乎很符合二八原则,初设用户群时有种子用户,社群稳定运转有vip用户,社群有各种等级,维系好重要有价值的客户,还要开源节流,促进客户留存、活跃、付费。不得不说怎么逃怎么躲最后还是离不开与用户打交道,因为商业价值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用户存在的。吸引客户固然重要,留下客户更是重要,让客户持续活跃付费自然我们就可以坐收盈利了,哈哈,当然也没想的这么简单,估计还要进行着上帝视角般的监督,然后即使变化调整响应。最后,应该是客户的流失问题,移动端再次召回流失客户难度更大,且维护好一个旧客户比开拓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要低,所以更重要的还是做好客户的预防流失工作吧,在符合什么行为时就预示着将要流失,做好积极预警,主动采取措施。
分析完了三大运营模块,我们是否注意到这三大模块中都隐藏着一条重要的暗线,那就是数据的采集、监控以及分析。数据帮我们佐证事实,看清事实。对于数据的分析和展示估计也是一门巨大的学问。如何看出数据背后的问题,虽不是本书的重点,却也是要做的必备功课。
对于移动端的运营,作者还提到了用户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以及社会化媒体矩阵的思考。用户使用产品不管是基于喜好还是懒惰心理,习惯遵守旧模式,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利用用户的惯性思维和依赖性开展营销活动,更容易培养用户粘性。不利之处在于如果产品要进行必要的升级换代,活动有新的玩法,则需要细心的额外花精力去“教育”客户。社会化媒体矩阵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随着产品在市场上的成熟发展,自然而然需要有多渠道接触用户的机会,同时为了产品的成熟发展也需要开拓不同的渠道去培养客户。双向的需求一结合,作出一个媒体矩阵应该不是太难的事,关键之处可能在于社会化,即将用户的人际关系、社会性纳入到渠道的建设中,利用社会关系达到传播的目的。就像现在的病毒传播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一个“中招”的人在身边稍微一宣传,这个“招”就跳入了另外的圈子,可见其传播影响力有多强。
好了,就像看故事一样,现在也只是了解了大概的故事背景,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后续发展还需日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