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七十亿人,没有两个人完全一样。人类的表现千差万别,有时候善良而高贵,有时候又丑恶得令人失望。人性到底是什么?
第一,就人的现状而言(希腊思想)
(1)荷马史诗:能够=应该=必然
只要我能够做到,就应该去做。上天赋予我这么大的能力,就是要我把它展现出来。这种观点反映出所谓“强权就是公理”的思考模式。
但是,我们都曾经幼弱,将来也会衰老。人的生命不能只看光辉灿烂的这个阶段,而需要留些后路。换言之,在思考时必须注意到普遍性的问题。一个理论的提出,应该能够适用于人生中的每个阶段,以及社会中的每个人。如此一来,对人性的理解才是比较完整的。
(2)德尔菲神庙:认识你自己,凡是勿过度
德尔菲神庙上刻了两行字:一行是“认识你自己”;一行是“凡事勿过度”。能够被刻在神殿上的语句一定是很特别的,都是前人经年累月体验得来的智慧。
认识你自己代表人在“知”方面有的态度——与其去了解世界,不如多了解自我,因为人对世界的了解永远补可能足够,也不可能停止,只有自我对每个人来说才是最切身的。
学海无涯,回头是岸。所谓“回头是岸”就是指回到自己身上,了解自己。这反而是一个出发点。
“凡事勿过度”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过分,要懂得适可而止。
其实,无论做任何事,到了某个程度就该停下来省思,要给自己、也给别人留点余地。
德尔菲神庙上刻的两行字,一行代表对“知”的态度,一行代表“行”的原则。一般人,就算没有受过教育,也可以从这两句话得到一些启发。如此,对人性的了解就会比较完整。
(3)亚里士多德:人是理性动物
亚里士多德对人性有一个简单的说法:“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有理性,可以学习,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学》一书中,开宗明义就说:“人类天性渴望求知。”
这个定义本身太过单纯,只注意到动物与人的差别,而没有注意到人类本身并完全排除动物的特性,因而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
第二,就人的起源而言(基督宗教)
第三,人类的生命特色与未来发展(近代世界)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由于“上帝造人”是宗教所给的答案,无法在经验上获得验证,随着人类知识的进展,科学家开始进行客观的研究,探讨生命起源的问题。其中以达尔文在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中,所提出的“进化论”最具代表性。
(1)从达尔文到柏格森
达尔文的说法流行之后,在法国出现了一位哲学家——柏格森,他把进化论修改为“创化论”。所谓的“创化”,就是把创造和演化二者结合,认为整个宇宙都具有生命,甚至它本身就是一个生命,而生命一定要发展。
达尔文的问题在于“一条鞭法”,亦即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同一个来源,从低等到高等慢慢发展,最后出现了人类。柏格森则认为物种的发展并非只有一条路,至少应该有三种途径:植物、动物、人类。因此,我们实在没有必要说动物是我们的祖先。更何况,达尔文自己也承认动物和人类之间有一个“失落的环节”,一直没有办法找到。既然如此,我们又怎能肯定说人是从猴子演化而来的呢?
(2)失落的环节:理性思考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在自然界之中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然而,由于人有理性、可以思考,所以胜过其他动物。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话:“再好的蜘蛛所结的网,也比不上一个最差的工人所造的房子。”
人类可以用双脚走路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事情。所有的生物之中,只有人类的头是在颈椎上面,其他生物的头都是在颈椎前面。
(3)人与动物的分界
柏格森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的分界在于:所有的动物都是用身体的器官作为谋生的工具,譬如,狮子、老虎的爪子与特别锋利的牙齿,而被它们追捕的羚羊则是跑得特别快;人的特别之处,在于可以使用身体以外的东西作为谋生的工具,所以人可以使用、发明、改善工具,进而改造世界、创造文明。这一点是人与动物最基本、最明显的差别。
人和其他动物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别,是因为人有自由。人有自由,因此可以作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往正面发展,也可以选择往负面发展。换言之,人的发展是双向的。
(4)真正的生命:直观的发挥
理智让人可以活下去,但一个人真正的生命却要靠“直观”来表现。直观和理智不同,理智一定要通过概念,而通过概念所掌握的都是抽象之后的结果,并没有碰触到真实;相反,直观则不需要通过概念。
例如,光是通过一些理性的问题,无法真正认识一个任务。要认识一个人,必须通过直接的接触。直观往往是可靠的,有时候可以借此分辨一个人的真伪、善恶等。
一般而言,把这种直观能力发挥得最好的人是艺术家。他们可以凭借他们的直观,看到变化世界中永恒的吉光片羽。而语言所能描写的通常都不是最高境界。
对人性的真相稍微有所理解,知道了人有自我意识和自由抉择的可能之后,就要进一步发问:“人类应该往哪里去?”换言之,我们要思考:“对于整个人类而言,真正有意义的选择究竟是什么?”
首先是要存在,也就是要活下去;其次是要理解,也就是要了解人类为什么如此活着;最后是要快乐,也就是要活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