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妈,年过五十,不到一米六,1962年河南生人,初中文化,年轻时基本上那一辈人吃的苦她都没躲过。和老爸结婚后,家里只分到二亩多的农地,还分成了两块,光守着这点地里的产出,根本无法养活我们这一家四口。无奈,在九几年时,老爸除了农忙时候在家,其他时间都和同村的人外出打工,看现在全国不少城市都有河南人收废品,估计老爸应该是那最早的一批,曾经去过济南、大连,也南下过广州东莞。老爸不在家时就是老妈带着我们兄弟俩,边干农活,边照顾我们。
1995年,为了生计,响应国家政策,河南有了支边政策,老爸老妈最终决定举家迁往新疆。也是那一年,老妈第一次走出了河南!说实话,那时的我刚七岁,完全没有离家的悲伤,反而是对这新家、新的地方充满好奇!全家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落地,这些年也都是本分的农民,一心放在家里的地上,希望能有个好收成,不枉负这一年的辛劳,但不如意的常有八九!
老妈是个实实在在的农民,也正是如此,周围的不少邻居一看我们家有活,就有不少人来帮忙,甚至有些没叫她,她自己就来了!而只要是来的人,地里有活的时候,老妈也会去帮忙,这在机械还不是太发达的那些年里,特别实行,我们叫做“换工”,也正是因此,老妈早早就有了一双满是皱纹和老茧的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让老妈也学会了苦中作乐,越来越多的和邻居们开玩笑,和老爸在家里听听河南台豫剧节目的《梨园春》,自己先来没事的时候也会哼上两句!我们那时候还不懂,不喜欢听戏,但其实我们也知道老爸老妈起早贪黑的辛苦,所以虽然不情愿也会陪着听,久了也会唱几句,虽然都不在调上!
老妈还在河南的时候,跟人学过裁缝,老房子里有一台缝纫机,就是老妈的嫁妆,当时全家从河南去新疆,连双响的收音机都没带,老爸老妈俩人硬是把这台缝纫机拆了背到了新疆!刚去新疆的那几年,我们的衣服、鞋子,都是老妈亲手做的!老妈给老爸做过一件西服上衣,就跟买的是的,老爸见了熟人都会说一下,现在应该还在老房子里存着!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老妈的背也开始驼了,还有了老花眼!去年也退休了,单还是个闲不住的人,又捡起了多年前的老手艺,开始帮人修补衣服,还给我们全家一人做了两套,有裤子、大衣,也有T恤,衬衣,去年过年回家,老妈拿出做的一件皮夹克给我,穿上一试,就跟量过尺寸一样合身,自己不住的夸老妈手艺好,她高兴的乐开了花!自己却不禁眼含泪花,想着自己的不孝,不能在老爸老妈跟前尽孝!
从大学时开始,最多两周,至少会给家里通一次电话;只要是个寓意不错的节日,也会打过去;因为我知道,这是我作为儿子应当做的!经常,打了十来分钟,他们就会问下是不是忙,别耽误了学习、工作,所以自己打电话都会随便的聊,让他们少些这样的想法!
老妈虽然平时忙农活,现在有帮人修补衣服,有初中文化的她也会用文字把自己的心情、感受写出来,是一首首她套用自己的心中的曲调写的歌词,有时打电话,会专门问问她写的怎么样了,就说帮她全部写下来,放到网上,她说自己写的我看不懂,因为有些字她不会写,使用拼音标的。她会拿出她的小本子,读给我听,唱给我听!印象比较深的《送儿送到大门外》,就让自己眼泪不停的打转了!
老妈虽然只有初中学习,却是一个相当开明的人,对我们做的决定都会无条件的支持,所以不管做什么,或者为什么做,自己都会告诉她们!他们只是用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叮嘱要注意哪些,却从未有过任何阻拦。就在去年过年时,我们兄弟俩回去教会了他们二老用智能手机,最近家里又装了网,虽然他们对网络一点都不懂,只知道有网了我们就可以视频通话,能看到对方的样子,就高兴的停不下来,这次过年回去,要教会他们用微信,想着这点滴的改变,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们的生活会一年比一年好的!
这就是我的老妈,有老妈的地方就是家!家是我们的避风港湾,无论漂泊多久,最终都要靠岸!不要走的太远,就忘了哪里才是远点!不要拼搏太久,却忘记了我们在为何而战!我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这就是我的老妈!
又到一年终,得好好想想怎样孝顺我们的老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