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十大杰出青年,高平陵之变背后真正的主谋

司马懿到底知不知道他儿子在外面养了三千死士?

许多人肯定要说他当然知道,因为高平陵政变正是因为有了这三千阴士才得以成功。

未必。我觉得他至少在司马师养兵之初未必知道此事,理由有三。

其一,高平陵政变时司马懿71岁,已是病入膏肓,油灯枯尽,政变后两年73岁即去世。这不科学,古人对于名节是非常看重的,司马懿在他权力最巅峰的时候没有反,反面在将死之时行此悖逆之事,留下千古骂名?

其二,司马懿素以隐忍著称,忍了一辈子到死了反而冲动了一把?虽说此时被曹爽压制到了绝境,但细想司马懿的一生何时不是被曹氏压制监控。以他的名望和智慧曹爽这个蠢货是不会取一个将死之人的性命的。

其三,也是最重要。个人觉得司马师应当早已做好等他父亲去世以后发动全面反击的决定。而恰逢其时,曹爽认为已全面控制军队与朝政,将死之人司马懿已对他够不成威胁。于是提前告诉父亲自己的计划,而司马懿知道当时箭已在弦上不得不发,更清楚清楚自己走后,司马家难逃迫害。在政变后他的一句感叹,此子竟可也。显然他并未料到司马师准备如此之充分,行事如此之果断。大出大意料之外。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三国时期出了许多父子英豪的家族,如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孙坚孙策孙权三父子,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父子。而人们在谈论司马三父子时往往更多的是司马懿和司马昭,而忽略了司马师这个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人物。

司马师此人继承了他父亲的所有优点,且改善了司马懿的短片。他隐而不忍,决而善断,其弟司马昭比他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司马师在青年时便是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顶级名士。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在担任中护军负责为朝廷选拔人才,而当时官场几乎被士族所垄断,司马师在推荐人才时但凭功劳,从不徇私。他任人唯能的作法遭到了士大夫的反对,却得到下层民众的亲近。我料其三千死士有许多是在此期间所结识。

司马师不光在政令上有过人建树,统兵打仗也是非常厉害。

公元253年,东吴诸葛恪领二下万大军包围合肥新城,司马师率兵迎战大败吴军,击退东吴。

公元255年,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叛乱,司马师亲率主力与邓艾配合击败叛军,毌丘俭被杀,文钦逃往东吴。

世有子元曹魏哀,生为窃位夺权来。休看从不动声色,一旦闻风已上台。

司马师一生上承父业,中创伟业,下开霸业,是名符其实顶流才俊。

因此评司马师为三国十大杰出青年第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