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概念是我在刘未鹏老师的《暗时间》这本书中看到的,它原本是指人们可以利用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交、吃饭、睡觉等时间用来推理的过程,比如将自己平时所看书籍中的新内容、新观点进行论证、推导的过程,这些时间作者把它称之为“暗时间”。
我把这种情形与篮球技战术体系联系在一起,相类似的是,我大体回忆了一下我对篮球运动的突破口往往就是利用这些暗时间。比如球队在训练课上有一个防守的细节出现问题,但暂时又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的问题会让我在走路、吃饭等琐事时间时不断的去思考、假想种种方案的可行性。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我会得到一两个我认为比较合理的解决途径(当然,很多时候也得不到想要的答案),这样我会在下一次训练的时候进行试验,看看效果如何,之后再根据队员的反馈优化自己的训练方案与内容。就这样循环几次,一个问题往往在3周的时间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掉了。
奇怪的是,如果专门拿出一部分时间对某问题进行思考、推导等,往往效果不好,也不会有好的答案,而经常利用走路、吃饭等琐碎的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即使是碎片化的时间我们的大脑也同样可以迅速进行深入思考阶段,只是需要长期的训练)反而会有意外的收获。也许是巧合,又或许是量的质变吧。然而对于一名篮球运动员来说,又该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暗时间”呢?
由于学识、能力有限,我只能根据自己的带队经验再结合有限的知识浅浅的交流一下此问题。
首先,利用“暗时间”对教练攻防战术进行不断的思考与重演。
在攻防两端,相信每个球队都有几套自己的固定战术打法,特别是在阵地进攻中,教练员会根据队员的特点设计属于球队自己的战术打法。但是我发现,即使经过大量的重复练习,一旦进入到正式的比赛当中,队员还是会懵。平时的战术也很少能打出来。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想必有很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练习方法等,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队员自己到底花了多少时间用来思考教练的战术打法。我发现很多队员只会按照教练规定的路线进行跑位(而场上防守队员的行为很难完全预测),却不知道这样跑动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更不知道整个战术打法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无法将教练的战术内化于心,等到了比赛场上再去回忆平时怎么练的,结果肯定是徒劳的,因为比赛的激烈程度不允许你在场上有过多的思考机会。
因此,队员们完全可以利用训练之外的琐碎时间对教练的战术进行回顾、推导。一般情况下,我都会把每一个具体战术的跑动路线图发给队员们,他们可以先依靠记忆回想某个战术的步骤,把练习时的场景在脑海中过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卡顿、部分遗忘等,可以再查看教练发给大家的战术图例。利用“暗时间”不断的练习,一定会对自己的跑位、场上表现有极大的帮助。
第二点,利用“暗时间”进行心理表象训练。
之前有一篇文章专门给大家介绍过表象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表象训练来提高罚球命中率。而“暗时间”的概念可以与表象训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表象训练并非一定要在教练的指导下完成练习,队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走路时、睡觉前,队员可进行专门的表象训练,具体的方法及重要性就不再赘述。但大家不能心急,特别是投篮命中率的提高,往往需要2-3个月的表象训练才会有所成效。
第三点,利用“暗时间”进行球性练习。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NBA很多球员就连上厕所都会手拿篮球进行练习。无论真假,我认为对于球性不够熟练或者即使熟练想维持的队员,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进行球性的练习。这里要明确一点,球性练习与运球练习很大的不同点在于,球性练习往往是球在手中不会掉落在地面上(当然初学者做到这点很难,只能慢慢积累)。因此,在家里看电视、上厕所、走路时,一般不会打扰到他人,执行起来并不困难。球性练习的内容大家可以网上搜索加农贝克等训练师的视频,网上都有很好的资源。
利用琐碎时间进行球性练习也许进行的脑力劳动较少,与上面所论述的“暗时间”的概念并不完全相符。但我认为它有积极的意义就写了下来。希望以上几点对于想提高球技的朋友能够有所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