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思考:
我们一生都在学习,学了并不见得就学会或者学到了。人们总说:“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过不好。怎么办?”这反映了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学习一门技术、一种文学或者经验,并不是学完了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习”。习,既是复习的意思,也是将所学的东西进行实践,使之在自己的经历中加以巩固,然后并深入理解和优化。
古人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不能死读,也不能读死书。读到的东西,要拿出来用。越是读到深处,理解越深,用的时候也更恰当、适宜,事半功倍。这样学习,肯定会越来越快乐,因为学习到的东西都有所用,帮助我们自己解决了很多困难,并且更加巩固了学习,使之成为生活和阅历的一部分。
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忍受孤独,有朋友从远方来拜访,当然是很开心的一件事。不过,孔子所说的“朋”,并不只限于朋友,在当时指代同窗,也是指代志同道合的人。古有云:“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我们一生之中有一位甚至几位值得信赖的朋友,足以。所以,当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必然能让彼此排解很多的孤独。
孤独难忍,误解和欺骗也不易。人不知而不愠,就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因而对自己有所误解和偏见,都不要去怨恨和生气。这样才是君子所为。
当然对于君子,我自己不敢高攀。深感惭愧。
我记得以前年轻气盛,常常喜欢和别人争论不休,就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纠正别人的看法,最后和朋友总是不欢而散,伤人伤己。我们该保持谦逊,对待事物要保持客观,冷静。如果是陌生人误解自己甚至嘲笑自己,也不过是一次邂逅。在今天这样的社会,有多少人真的有精力和心思,去在乎一个路人呢?所以,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去把这样的事情放在心里。这样的事情,在乎多了,人会疯掉的,真的!
当然,如果我们的朋友和亲人误解了我们,我们应该保持客观的去看待自己,是否是自己哪里做的有所出入,才导致了误解。正所谓君子审己,小人诸人。要保持主动和开放心态,主动去向朋友和亲人提出问题并加以纠正和解决。很多事,就怕说出来,说出来就都不是事。当然,还是强调一下,要避免主观的情绪干扰,尽量说客观事实。
愿自己学有所得,老有所伴,不求成为君子,但求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