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是不是常常被“焦虑”的状态包围着?
我个人认为: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无处安放的“爱”和“担忧”呀。
很多家庭因为父母“焦虑”,导致了亲子之间矛盾加剧,孩子离心,父母伤心。
我接触到了很多问题学生,细细观察,慢慢琢磨,终于发现了一些东西。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一个人的童年是决定他一生的,决定命运的最好时机就是童年。也有人说过:人生大多的阴影都来自童年的伤害。我虽不完全赞同(毕竟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大的外塑空间和自塑能力的),但这确实是要作为一个很大的警示,来指导我们怎样做母亲。
每个女人都是第一次做母亲,(当然二胎或二胎除外),谁都没有经验,除了借鉴上辈人或者同龄人交流,似乎只有照书养了。我的做法是:我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可我能观察到什么是不好的。比如经常性大声地呵斥、一次次的重复啰嗦、毫无原则地溺爱。除了成绩其他很少关注、遇到一点点事情就咋咋呼呼、自己碌碌无为不求上进却对孩子极其苛责……
在这几年学习成长的日子里,我总结出几点:
一、无论多累,别把负能量传给孩子。我虽是学校老师或在这里是你们的老师,但我没有做儿子的老师。
好比,从小到大,儿子写的作文我极少指导,因为我知道指手画脚反而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我只是默默地把他做到的,放在我的QQ空间上。
这样他会很骄傲,也能慢慢琢磨出什么样的文章是被我欣赏的好文章。什么事会让我开心。写什么字让我欣赏……
每天晚自习后回家已经十点钟,我自然知道他的疲累,除了他进家门时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说一声“辛苦啦”,我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准备一两样他爱吃的夜宵,他换了鞋坐下来就能喝到热乎乎的鲜汤美食,我默默陪伴。
如果一个孩子劳累了一天回家,看到的是家长无趣的一张脸,听到的是唠唠叨叨、怨天怨地的牢骚和责怪,以及命令式的“快点吃,吃了马上去做作业。成绩那么差,还不知道认真!你什么时候可以让我省点心啊!我这么辛苦,上班累得要死,还不是为了你!你呢,还给我添堵!人家某某某成绩多好呀……” 试问,换了是你,这个家是你每天放学后就想要立即回去的地方吗?这个家是你伤心委屈、苍白无力时想要依靠的港湾吗?这样的父母是你值得无需思考就能扑过去的怀抱吗?
我当然知道亲爱的你一天工作的劳累,因为,我也是家长,我也是母亲。我们的劳累除了自我成长、生活,更是想要给孩子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可是如果我们的劳累成为我们刺向孩子的利剑,我们就不再是孩子的亲人,而是孩子的敌人。
当你向孩子祥林嫂一般唠叨自己的辛苦,孩子心里想的是:我又不要你这么辛苦,我又不是你的垃圾桶,我不要你这样的父母。
二、除了唠叨,请找到其他的沟通途径。
当一个人用尖利刻薄的声音在你耳边每天不停地唠叨时,你的感受如何?是不是简直要疯了?
然后呢?就算对方说得再有理,你也是听不进去了,对吗?
孩子对咱们的唠叨更是如此,当他发现你总是不停地唠叨,他知道你会说第三遍第四遍的,时间长了就形成恶性循环。其实,每句话说一遍就好,如果孩子没有听进去,吃了亏,那就长了记性,下次就会认真听你说话。真的,这是我总结出来的经验。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说话别过速,口齿清晰、正常语速,把要说的表达清晰,就可以了。
如果实在是重要的事情,不放心,那就写公告栏里。自我儿子读初中以来。我担心我对他说的话会重复多遍。有好几次,我选择写信的方式。虽在同一屋檐下,但是我给他写过好几封信了。都是手写在漂亮的信纸上,写完后放在他的书桌上。我从不询问他是否认真读了。但是,事实证明孩子都很认真的去读了。也会给我回信。儿子从小到大,每周末,我一定会抽出半天时间陪儿子去新华书店看书,已经八九年的时间了,只要有空,周末我们也会走进大自然,请他担任摄影者,我就是那个选景的人。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接了地气。人如果长久地生活在钢筋混凝土里,心胸就狭隘,气度就局限。爬山涉水,登高望远,蓝天白云,大自然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我认为,走进大自然,要从孩子幼年时代开始,不然等他沉迷于手机电脑电视的时候,就再也喊不动“宅”人了。
在和孩子的沟通中,他也清晰地看到了我的底线:不求成才,只求成人,身心健康第一位。
学习上尽力而为,把能学好的学好;家务必须分担,为人要有礼貌。我常常教育孩子,要教踏实地,一步一个痕迹,行胜于言。
教踏实地=脚踏实地 学习上我不苛求,努力把能学好的尽力学好。我虽是一个老师,但我没有虚荣心,没有非要孩子考第一第二,也没有因为孩子成绩有过只中上或中等而万分焦虑。在咱们平台,我接触了很多的孩子和家长。我比谁都清楚,一个孩子的成长中,遗传的东西改变不了,后天能改变的急不来,要把做人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