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XX,今年25岁,两年前毕业于一所普通一本大学,就读的专业是“软件工程”,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的话,我应该和身边的大多数同学一样,毕业后成为一个在写字楼里敲代码的码农。
然而,意外还是有的。
受史上最严厉生育政策的影响,我成了家中的“独萝卜”,父母一直希望他们唯一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能够在老家附近工作。
大四临近毕业,当我和身边的同学们忙着找工作收割offer的时候,我老家的父母也没闲着,他们四处查看老家有没有能将我安置的地方,为此,属于普通工薪阶层的他们动用了一切他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关系,最后成功地令我获得了一个进入银行工作的机会。
对于放弃大城市的offer、转而回到三线城市,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可到底经不住父母的苦苦规劝,甚至是哀求,我最后还是顺从了他们。另一方面,当时的我天真地以为在银行工作不仅体面光鲜,而且稳定、压力小,不存在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的加班熬夜压力大。
就这样,我进了当地一家较为有名的股份制银行的科技部门供职。就外表而言,我和其他部门的同事看不出任何的区别,一样的西装革履,一样的文质彬彬。然而,区别还是有的,业务部门的同事天天与钱打交道,而我们科技部则是与电脑和代码打交道,我们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这是我们的工作内容。
一如进去之前我所设想的那样,在银行工作的确轻松无压力,每天按时上下班,偶尔加一会儿班有餐补,年假和福利体系非常完善,几乎叫人找不出感到不满意的地方。
渐渐地,一些弊端也就显露了出来:
1.技术积累
虽说在银行科技部工作需要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背景,可实际上我的工作只是和编程打着擦边球。
整个财务系统的开发都是交由外包公司完成,后续的维护和升级也几乎都依赖于外包人员,我所要做的工作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和外包人员对接,跟进他们的开发进度;另一方面,当业务人员做业务出现异常时,我通过查看后台日志和数据库数据来替他们把问题解决掉。
银行的系统追求稳定,所用的框架非常老旧,即使是专注于开发的外包人员,也未必能有多大的技术积累,何况我一个看似在“养尊处优”的甲方员工呢?
2.晋升
如果说小城市里的银行的招聘一大半是靠关系进来,那么日后的晋升则是百分之百的靠后台背景。
每逢行里有人升职了,便会有其他同事在背后替他梳理复杂的关系网,结果总是在预料之中:那人的舅舅是银行的大股东,或者他的岳父是某局的副局长。
类似的关系非常常见,我曾亲耳听到隔壁办公室的某总说道:“在银行这样的地方,没有关系就不该进来!”
对于当初把我推送进来的那点关系,我清楚的知道它的微薄,它不再足以让我“更上一层楼”。
好不容易六个月实习期转正,我本该为此感到高兴,可是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我开始动质疑起这份工作来。
回到家里,我也曾就这两个问题跟我父母谈过。父母劝我不要多想,好好工作,领导自然看得见,何况在银行工作图个稳定,不求大富大贵,好歹有口饭吃就行。
父母的话不无道理,我试着用这样的理由说服自己去热爱现在的岗位,用这样的理由继续坚持着。最终引爆我离职的原因是在去年八月份,比我早进银行几年的一个同事突然被提拔成主管,对于的背后原因,大家心知肚明。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他春风得意地谈笑风生、每天忙着召集人员开会,而另一个年纪挺大的外地同事依旧原地踏步踏,多少年如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
看到后者,仿佛看到了多年后的自己。心底的一个声音在呐喊:辞职吧少年!
这个决定自然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他们说什么也不同意我离开银行、更不同意我离开老家去一二线城市找新工作,但我当时心意已决,哪里会听他们的话。于是在我入行一年零三个月不到的时候,我向领导提交了辞职报告,几乎是在与父母的决裂之中匆匆收拾行李去了南京。
之所以选择南京而不去上海,一方面南京离家更近些,方便我照顾老家的父母;另一方面,有个很好的大学哥们就在南京工作,我去他那里落脚方便。
在哥们的出租屋里,我精心地制作简历,再疯狂地四处投放,Boss直聘、51Job、智联招聘、拉勾网……只要能想到的招聘网站,我都在那上面投过简历。
看着我忙碌的样子,哥们调侃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是啊,早知道有今天,我何必一开始就进银行呢!哥们入职一年刚上调了薪水,技术更是得到了飞快的上升。可惜他们公司不要人,确切地说,不要我这样的人。
当时的我陷于一种极度尴尬的处境之中:我早已失去了应届生的优势,然而一年多的银行从业经验对于我要找的软件开发工作并无多大的帮助,尽管我一再地将那一年的工作经历向编程开发靠齐,可是去面试的时候,几句话就暴露了我对最新主流框架和技术知识的知之甚少。
找工作连连受挫的我变得非常焦虑,甚至有些后悔自己的匆忙决定,起码找好下家再走。裸辞一时爽,事后悔断肠!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9月底,一家做网贷的金融公司看中我的那点银行经历,二面的时候给了口头offer,并承诺“国庆”长假一结束就给我发放正式的offer。
费尽周折,终于有公司肯要我了!当时的我欣喜若狂,趁着高兴劲儿,鼓动哥们放假一起出去浪。哥们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们两个单身汉一起去山东浪了一把,去青岛看海,那里的浪花真浪!
然而,所谓“乐极生悲”,在浪完回南京的火车上,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之前面试的金融公司的hr,她跟我说公司的招聘计划有变,我问她什么意思,她说他们暂时不招新人了,请我另谋高就,说着匆匆挂了电话。
听完电话,我仿佛顷刻间掉进了冰窖里,说好的offer说没就没了!
一旁的哥们劝我:这个没了,咱再找,我这儿尽管住下去,千万别客气!
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我只能继续赖在哥们那儿到处投简历,奇怪的是给我回应的很少,更别提邀请我去面试了。后来我才知道,所谓的“互联网寒冬”来了,偏巧让我给赶上了,焦虑、绝望,许多没有经历过的东西在那段时间都让我给体验了一把。
焦虑、绝望过后,我变得异常清醒,因为我知道焦虑和绝望除了加深自身的痛苦并无卵用。我和哥们一起分析了我的处境和优劣势:可以肯定的是,以我当时的条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找一份满意的编程工作必定十分艰难。可事已至此,我也不能再回到老家去银行上班。如今之计,是我在网上找个小项目跟着做做,主要是熟悉熟悉当前的主流技术。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仿佛重新回到了高三:天天起得比哥们早,睡得比他还晚,每天就是在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写代码,遇到不会的知识点就去百度,哥们有时也会指点我。这段时间过得很充实,虽然我不能确信这能够使我摆脱困境,但我知道只要我全身心投入,必然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后来我在网上投的简历偶尔也会收到回应,12月初的时候,一家公司邀请我去面试,整个过程下来,我明显感到自己的回答比先前有了底气。公司录用了我,虽然它只是个小私企,考虑到自身的处境,我接受了这个工作机会。
现在我已经在这家公司做了近8个月了,这期间我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下班后经常学习到深夜,很苦、很累,有压力、有996,这是生活,是我自己选择的生活。下一步的打算是等攒够了经验和技术,再换一家更大的平台。
现在正是一年一度的应届生入职时期,通过我的这段经历,我给学弟学妹以及同行们几点建议:
1.择业要趁早
无论是进入银行或者事业单位,选择较为轻松安逸的工作,还是进入私企承受压力,都要早早地考虑清楚,最好结合自己的家世背景和性格特点做出分析后再决定,这样才不会后悔。
2.勇敢地跳出坑
如果早前的决定不够慎重,入职后发现是个坑,一定要及时地跳出来,不要犹豫,更不要拖,因为拖并不能缓解你对它的厌倦,说不定最后你还是会逃离出来。但是晚走不如早走,拿我举例,如果我在实习期内走人,说不定还能凭借应届生身份去找下家。
3.困境是暂时的
没有爬不过去的山头,再难的困境也只是暂时的,前提是我们不要放弃希望,更不要停下拼搏的动作,努力工作、坚持学习,一切都会变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