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总结:
1.上周假期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假期我算是全身心投入到生活:陪娃看喷泉,放风筝,陪着他翻箱倒柜,陪着他读(玩)书,陪着他跟其他小朋友玩耍......
每一次带娃出去玩,当我全身心投入到他的世界里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对那些我们平日里习以为常的东西也开始有了好奇心,感觉我的童心回来了。
2.跟其他家人的沟通也还挺顺畅,偶尔小矛盾也很快化解。与先生深入沟通了育儿的一些点,最后也在某些层面上达成一致。
3.假期还抽出了一个早上跟家人打了一两个小时的羽毛球,出出汗的感觉挺好。
4.工作上大方向有所变化,但是也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5.学习方面:
线上与线下结合着学习心理学知识。主要收获:1)对精神障碍的症状的印象有深了一些。2)听翟老师的发展心理学,很多感触的点:
“蛋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我们学习心理学最先受益的是自己。当我们通过心理学不断深入剖析自己,了解自己,然后接纳自己,之后,我们的内心开始变得有了力量,这时候成长就会开始。
“关系中的问题要在关系中解决”。一个从小缺乏爱的人会在他今后的关系里很难接受别人的爱,所以可能会拒绝别人对他的好。通过老师举例子,我想到了曾经的我。小时候我把家人对我的责骂当做对我的讨厌,从而感觉不到家人对我的爱,再衍生到我好像怎么做都是不值得被爱的。这种在我的原生家庭关系中形成的性格,在后来遇见我家先生的时候,很明显地凸显出来。我们前两年的相处中,每一次发生矛盾我似乎都是回到了早年的那个孩子,不停地推开对方,内心害怕对方对我的好只是一时,一旦发现我的缺点后就会指责我嫌弃我,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缺乏你缺乏安全感......但我很幸运很幸运,当我一次又一次的推开对方,对方都在一次又一次的靠近我,真的跟老师说的一样: 当我尝试一次又一次后,发现这个人他跟我早年感受到的其他关系不一样,他不会离我而去,不会责备我,反而会理解我包容我,而且总是能发现我的优点并经常鼓励我。这样的过程给了我摆脱早年阴影的束缚机会,再加上受他影响开始阅读,让我的认知也开始升级。似乎这一切都帮助了我重新建立起安全感,也让我看到自己值得被爱被喜欢的那很多面^_^ 的确,在关系中的问题要在关系中解决。
孩子的行为动作行为多数来自父母对孩子行为各种反应的镜映。就是说,孩子会把父母的话或是行为态度,像镜子一样映射在自己脑海中,会跟着做出相似的反应,把自己认为是别人眼中的那种人。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尽量多的积极的镜映。比如陪伴孩子的时候,应当全身心的投入,如果孩子的每一份努力都被父母真诚的鼓励,孩子的每一次成长也都能接受到父母欣赏的眼光...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自信。相反,如果孩子在让探寻中有成就感的时候给父母分享,这时候父母忙着看手机或者忙着其他事情,回应给孩子的是敷衍。那么孩子得到的镜映就是负向的。这会不利于宝宝成长。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次序敏感期。当你的孩子很执拗于某个活动的先后顺序时,可能就是他正处于次序敏感期了。这时候作为父母,应该尽可能的让给到宝宝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的次序没有被打散,那么他往后的秩序规则就会发展得很好。
不要白板脸对待任何人!白板脸会换起人们最原始的恐惧。
3)DQ的阅读进程虽然放慢了一些,但也还在持续。
下一步行动:
1.继续保持跟家人的沟通。以及对宝宝的全身心陪伴。
2.时刻提醒自己在与人沟通时尽量不要卷入太多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
3.保持英文阅读,保持锻炼。
小确幸:
放假能够一家人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