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大家都觉得,一个朝代如果出现了太监专权,那这个朝代就离玩完不远了。咱们看历史,好像确实如此,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艾什中心研究员李晓鹏,从一个全然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这个问题,那他是怎么说的呢?
咱们都知道,过去一个皇帝管理一个国家,靠的是官僚集团为他提供信息,然后他在这个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再靠官僚集团去执行。一般说来,在一个王朝建立的初期,作为皇权代理人的官僚集团在利益上和皇帝是一致的。无论是在向皇帝提供信息还是执行皇帝决策的环节上,都会比较畅通。在这个阶段,太监一般都不会起到什么大的作用。
可是随着系统不断的发展和运转,皇权和官僚集团的利益就会不断的分化,皇帝为了他的天下,会更多的考虑整体利益,而在王朝这个大系统的运转之下,官僚体系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
这说起来也好理解,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过去的帝制时代,除非改朝换代,只有皇帝一个人的位置是稳定的,官员的位子随时可以丢掉,就算不丢,也不能传给子孙。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官员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很容易就做出选择来,这既是人性的问题,也是制度的问题。所以我们看,一个王朝到了中后期,皇帝和大臣们总是弄不到一块去。
这个时候,官僚体系就会从皇权的代理人转变成特权阶层的代理人。这种变化发生之后,官僚系统对皇权的态度和策略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具体的表现就是要么阳奉阴违,要么敷衍了事,有时候,甚至能绑架皇权,让皇权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官僚集团怎么做到让皇帝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呢?咱们都知道,皇帝是名义上权力最大的人,总不能大臣们说什么他就做什么啊。说起来其实也简单,这些官员集团在向皇帝汇报信息的时候,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加以加工,皇帝在这个基础上做出的决策,就不会和官僚集团的利益偏离太多。如果皇帝的政策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呢,那也好办,雷声大雨点小的敷衍一下,不让政策真正落地,他们的日子就能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这种情况久了,凡是有些能力的皇帝,就一定能感觉到,他掌握的信息不再像过去那么真实了。虽然说有了真实的信息不一定就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可要是没有真实的信息,那肯定是做不出来正确的决策的。还有一点,皇帝也会感觉出来,他对于官僚集团的掌控力,也在开始变弱了。
哪个皇帝甘心忍受这样的局面呢?不甘心,他又该怎么办呢?能用的人,官僚集团中已经没人可选了,他只能在正常的政府体系之外去找,那我们看皇帝身边还有谁啊?只有太监。
之前咱们得到音频说过,崇祯皇帝登基之后清除大太监魏忠贤的故事。那么崇祯在清理了魏忠贤之后用的是些什么人呢?还是太监。当时就有大臣反对了,提醒崇祯说这是太监干政,不符合正统。这时崇祯皇帝说了一句特别沉重的话,他说要是你们这群大臣可用,我好好的干嘛要用太监啊。
所以我们看,这太监干政,不是正常的官僚系统运转失灵的原因,而是它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太监干政,恰恰是一个王朝运转失灵时的最后保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一出现太监干政,王朝就很快走向结束的原因。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今日值得花时间”(太监何以能专权)音频稿:陈远讲述: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