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有个书柜,里面放着他年轻时看过的书。
每次回老家,我都忍不住在书柜里翻一翻,仿佛里面藏着巨大的宝藏。
他书柜里的书不多,有好几本《演讲与口才》、《辽宁青年》、《武术》之类的杂志。我很纳闷,爸爸明明是个福建人,为什么爱看《辽宁青年》?比爸爸幸运的是,在北京求学工作这几年,我认识很多辽宁青年,我很喜欢听他们说话,现在我是东北文化(话)爱好者,锅包肉、大拌菜、酸菜粉、乱炖、大肠等等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他的书柜里也有一些很low的书,比如《厚黑学》,大概爸爸年轻时也想要好好干一番事业,只可惜,厚黑这样的思维已经过时了。
我不知道小时候是否爱缠着爸爸讲故事,他有一本《民间故事》,厚厚的一本,黄色的皮,我只看过几页。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让捐书,我把它给捐了,现在超级后悔。
爸爸的书,我唯一看过的就是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优点》,那还是我十岁的时候。
这两本书可以说是鸡汤文的鼻祖。以至于上大学之后我对卡耐基就敬而远之了,更不敢和别人说我看过这两本书。可是今天看到连岳推荐它,他说到“这本书对一位训练有素的律师,都有提升作用,对任何人都是有用的,我也觉得人人该看。”而我也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地看,不用藏着掖着了。
“我很庆幸自己十七八岁时候读到了这本八十多年前的著作,这说明这本书容易读,也经得起时间考验,在此后的生活中,远远进近,见识过不少伪君子,我似乎都比别人更快看透他们,应该就是觉得他们并不真诚的利用人性的弱点,功劳属于这本书,感谢它让我避开不少坑。”——连岳
爸爸的书柜里还有几本笔记本,有的是他剪下报纸的拼贴,有的是他手写的笔记,从他的笔记里可以看出他似乎是个比较固执的人,一板一眼,不那么容易被说服。
爸爸的书柜里我最稀罕的就是他的日记,日记里的我才刚满一周岁,整天哭闹,害得他无法专心背英语单词(你看,中国人学英语百年不变地就是从背单词开始的。)。日记里有他向杂志社投稿的信,他的交友书信,他咨询堂哥田里该种什么作物才好,带我去打针花费多少,过年时办年货花费多少。真是一个生活得很细致的人。
比爸爸幸运的是,现在我不用写信向报社投稿,在简书上,我的每篇文章可以向5个栏目投稿。如果愿意,我还能开个公众号,吸引很多我的读者。通过网络,我也结识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大多与我有着相同的爱好,比如阅读,写作,摄影。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因为爸爸的书柜就像是他留下的遗产,虽然分文不值,但却珍贵无比。
谢谢爸爸留下的书,它们穿越了时空,让我在爸爸离开的20年后,看到他的兴趣爱好,他的人生困惑以及他看重的东西,通过这些碎片的记录勉强拼凑出爸爸的样子。
整整20年,他离开的那一年,我正上小学一年级,从最初的懵懂到现在的接受,这20年的时间,对他的思念却从没有减弱一分一毫。这些书信就是他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痕迹。而我的一部分也是他人生的一部分。
现在的我也爱看书,也爱做笔记,爱写手帐,爱记录,我写下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录,还是满满的爱,对自己的爱,对家人的爱,对生命以及整个世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