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告别吼叫,让孩子自动自发成长》这本书里,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小张骑着自行车来到一个十字路口,看到信号灯是绿灯,他才过马路。不幸的是,当小张骑着自行车走到马路中间时,突然冲过来一辆面包车撞飞了小张。小张重重地摔落在地,当场死亡。
请问,这件事情发生,到底是谁的责任?
如果让我划分责任,百分百地带着对肇事司机的愤慨,对小张的可怜,认为是司机全责。原因是小张按交通规则行走,司机闯红灯行驶。
交警也会这样判责,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这样。其实交警、我及社会人都是站在法律的责任里来定责。
黄导老师是这样理解:从法律的角度上看,确实是应该司机全责,但是从生命的角度上来看,小张也是有责任的。自己遵守交通规则,别人不一定遵守交通规则,你要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对小张而言生命都没了,责任还有何意义。
我顿时开悟。
我开车就比较快,特别是有事情要赶时间,就会一路赶超。想想在路上发生的车祸,想想自己经历的每一次紧急刹车,有点后怕。小张已经失去了生命,就是对方全责,坐牢、罚款,赔偿再多的钱,也难换回生命。安全地活着才是首选。所以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自己遵守规则,还要考虑别人是否遵守规则。
意外从来没有先知先觉。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有时候早起几分钟,早出门几分钟,这就可以避免很多的隐患发生灾难。
回到教育,回到家庭教育。一个孩子抑郁了,厌学了,躺平了,首选责任是家长,但是每一个人是要为自己负责的。
父母亲可以负责童年,青年,甚至成年了还可以啃老生活。后半生交给配偶和孩子,但是有一个梗就是,会不会有配偶?会不会有孩子呢?
写到这,想起张文质说过的话:你的容貌,前半生是由父母决定的,后半生是由自己决定的。如果一个人读书,就长了一张读书的脸,不读书就长了一张不读书的脸。
有的人看着比实际年龄年轻,首先是一个人的身体透支度和心理压力的大小。一般情况是干体力活动的人比干脑力劳动的人,显得更年轻一些。
一个好的心态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一个人的心理压力大小,压力又来自于一个人的认知,看待事物的态度。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反思自己,要学会接纳,接纳孩子,接纳学生,接纳遇见的所有人的错,回看自己,不也是满身臭毛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