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错 2018年 4月14日 周六 晴
大家都记得赵丽蓉吧,赵丽蓉和巩汉林一起合演的小品《如此包装》 是当年耳熟能详的小品 ,总是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其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就是赵丽蓉,每次跳舞的时候巩汉林都会说:"错了,然后再跳,又错了。再跳一次又错了,怎么总是错? 。最后搞得赵丽蓉灰心丧气,完全没有了积极性。
之所以用这个桥段开场。是因为在我们的中国传统家庭的教育当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用词。怎么又错了?怎么又不对了?哎吖,你看你又不对了,真是的你怎么总是错?
是啊,为什么总是错呢?
因为成长就是不断的犯错误,不断的吸取教训,然后不断的进步,最后不断的超越啊?!
其实那种害怕犯错。不敢尝试。才是有悖于成长的悖论。人的成长学习怎么可能不犯错误?!
上学的时候开始学新知识。不可能一下子全都学会,一道题也做不错。
成人学习一项新的技能,也是从不断的犯错误,然后纠正改正,然后最终学会的过程。
为什么到了孩子这里,就总是希望他不要做这,不要做那,因为你总是会做错吖?他不犯错才是不正常的,才是违背常理的吖!
当我们对孩子说不行,别别别别这样啊,不可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时候, 其实是限制了孩子自己探索的一种捆绑, 换句话说,其实我们在表达的就是:"你什么也做不好,还是我来吧!"
孩子的成长需要认同感,需要鼓励。需要正向积极的肯定。这样他们才会更有积极性去探索这个世界的未知的事情。
他们才有勇气去创造些新的东西,去尝试一下,别人没尝试过的事情,。他们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成长。才能更自信,而不是潜意识当中,总是认为自己不行,落下一个自卑的毛病。
最后什么创造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呀,自信心, 积极性啊
这些成功的要素就被移除了。
再想培养起来,可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了,孩子天生具备创造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父母在他的成长过程中 进行呵护?还是以无情的扼杀,这是一个选择。
所以如果希望孩子自信,那就给他一些信任,如果还希望孩子积极努力,就相信他是积极努力的,如果希望孩子敢于尝试,敢于冒险就经常对他说 让我们试试吧。
家庭教育是第一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关键的教育,。家庭成员对孩子所说的话给他的思想的灌输,都会影响着他的思维成长,所以上帝派孩子来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这样才能用正确积极的方式引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