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7】亲子阅读儿童文学系列之《傅雷家书》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167天。


今天分享《傅雷家书》。

提起傅雷家书,文化界的学者和名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竖起大拇指。在当时,得知《傅雷家书》要出版,整个文化界都为之轰动,这本书的影响力也由此可见一斑。

自出版以来,这本书一版再版,不仅是新课标语文必读书目之一,楼适夷先生还认为这是一本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获得如此高评价的一本书,而且还是家书,大朋友一定想知道这本书究竟好在哪里,价值又在哪里。这本书的内容不像《小王子》那样浪漫,也不像《王尔德童话》一般独特,但书里的一百多封家书,却牵动了无数中国家庭的心。这些家书不仅饱含着父母对孩子的关怀,也表达了去国怀乡的游子对祖国的拳拳深情。

这些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远在波兰留学的儿子傅聪的。傅聪20岁出国留学,漂洋过海孤身在外十几年,全靠家书维系着他和祖国与家人之间的感情。

《傅雷家书》的伟大之处绝不仅限于它能成为苦心孤诣,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看到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文学、艺术、哲学的解读,也能从中感知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本家书与其说是众多家庭教子成才的范本,不如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为人治学的缩影。

《傅雷家书》的出版几经波折,由次子傅敏编订而成。可以说,这本薄薄的家书是傅雷一家人心血的结晶。也许大朋友会感到好奇,傅雷究竟在家书里说了什么,为什么一个小家庭的数百封家书又会引起整个文化界的轰动呢?而又为什么家书出版后影响力丝毫不减当年。

我们不妨重新认识一下本书的作者傅雷先生。傅雷先生是我国殿堂级的翻译家,还有人认为他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他将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人的作品翻译出了当时最高水平。甚至有人会说傅雷先生诗化的译著,有些甚至已经超越了原作。

在20世纪的60年代初,傅雷因翻译巴尔扎克作品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成为会员。傅雷先生在翻译界的影响力自然不用多说,今天谈及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文艺评论家,什么是文艺评论家呢?

顾名思义,就是对文学艺术类作品进行自己的品评和解读。这需要丰富的学识以及超凡的感悟力才能够胜任。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先生对孩子各方面的综合教育,无论是诗歌、戏剧还是音乐、绘画,傅雷先生都是信手拈来。他在同傅聪探讨的同时,又在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着他。

傅雷先生从方方面面着手努力,才将傅聪培养成了世界著名的钢琴家。而在此之前,我国并无登顶世界的钢琴家。如何让孩子举世文明,这恐怕是很多家长都想知道,却又毫无标准答案的一件事。

傅雷先生简直开创了新式教育法。他身兼数职,怀揣十八般武艺,在大洋彼岸给傅聪“直播”自己的成长历程,分享生活经验。他既是父亲,又是挚友,还是导师。这些身份需要傅雷先生自身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大朋友可能会好奇,一个翻译家怎么能把孩子培养成钢琴家呢?傅雷先生又是怎么解决和孩子专攻领域不同的难题呢?

首先,傅雷先生他是个通才。无论文史哲或是艺术都能通晓。一个通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这道题我不会,你去问老师这样的一种尴尬。所以每次傅聪在国外遇到疑难问题时,傅雷先生都能够一一化解。

在生活方面,傅雷先生记得孩子的每一个细节。他告诫傅聪不要双手插口袋,不要进门脱帽不脱围巾。

在学习上,傅聪在瓶颈期时想要换老师,傅雷没有当时立即反驳,而是教他秤盘法,用这个方法来权衡利弊,看天平会往哪一方倾斜。如果弊大于利,便不用说答案也明了。

在为人处事方面,傅雷教子之严格是整个文化圈有目共睹的。从杨绛《忆傅雷》这篇文章当中就可以看出傅雷不近人情的严格。

杨绛在这篇文章里这样说,有一次,客厅里谈得热闹,阵阵笑声,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忽然他灵机一动,蹑足走到了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开。只见门后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在缩着脖子笑呢。傅雷一声呵斥,俩孩子在登登咚咚的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妻子梅馥忙也赶了上去。

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己温言告诫。等他们俩回来,客厅里渐渐回复了当初的气氛。但过了一会,在笑声中,傅雷又忽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晕原处偷听。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

只听得傅雷厉声叱喝,夹杂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我们谁也不敢劝一声,只装作不闻不知。坐着扯谈。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傅聪成名之后,他接受采访时会说,父亲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就是做人,无论在外求学还是衣锦还乡,他始终记着,父亲终其一生都在遵守的教育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中,终为钢琴家。

其次,傅雷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积极分子。当傅聪从一点点进步,有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傅雷能像一个好奇宝宝,他从不厌倦接受新鲜事物,不断地问傅聪国外发生的事,艺术理论又有哪些需要补充。

在信中傅雷曾说,我虽然一天天衰老,还是想多吹吹外面的风。你小时候我们指导你,到了今日,你也不能坐视爸爸在艺术的某一部门当中落后!

傅雷在致力于翻译之前。他曾经是教授兼教美术史及法文。傅雷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理论。后来受罗曼·罗兰的影响才开始热爱音乐。所以傅雷先生不仅精通乐理,就连美术也是行家。这也是为什么傅雷先生在信中谈论美术和谈论音乐一样专业的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傅雷先生缩短了和孩子的距离,从而解决了专攻领域不同的矛盾。博学使人平和,傅雷先生不仅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反而要求孩子多教教自己国外的理论。这就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当中产生了你来我往的平等状态。

这种难能可贵的平等关系,使得傅雷先生能像挚友一样陪在傅聪身边。也许大朋友会问,傅雷先生是不是从小就有良好的教育和环境呢?是不是因为先天优势让他才处理父子关系的时候大获成功。

事实上并非如此。傅雷先生不仅生活不幸,过得还很不好,傅雷先生出生于清朝末年,父亲被当地的乡绅陷害,含冤致死。母亲为了营救父亲四处奔走,无暇照料孩子,原本四个孩子死去三个,只有傅雷侥幸活了下来,巨大的悲痛和心理压力,摧垮了母亲,以至于她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傅雷身上。

她对傅雷抱有病态的期望,极其严厉,希望他出人头地,为父亲沉冤昭雪,从此她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督促傅雷学习,养成了傅雷做事为人极端刚烈认真的性格。在傅聪出国之后,傅雷不止一次地的懊恼,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太过于严格。傅聪儿时练琴,不敢有丝毫地松懈,因为稍有差池,父亲就会噌地冲上楼来。

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之下成长的傅聪,出国后的十几年间,几乎没有发生过大的差错。傅聪留学期间鲜少与家人见面,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傅雷仅凭一纸家书,远程指引了儿子的成才道路。

这种高超的教子方法,不得不为后人所敬佩。在信中,傅雷用自己的方式,精辟地向傅聪解读了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人。他说,熟读后李煜的词,就发现了肖邦的精神。

他用自己的理解,将中外名家的艺术划归为同一条线上。这就像两个不同地方的人语言不通,为了沟通方便,都说普通话就能理解对方了。傅雷就是用“说普通话”的方式,让傅聪联系民族文化去理解其他名族的文化。

这样傅聪不仅理解了肖邦,还成了真正读懂肖邦的音乐家。在他国外的演奏会上,人们掌声雷动,泪流满面,甚至有当地人拥抱他说,你为什么不是波兰人呢,全世界只有你能够演奏肖邦。

这种高度的赞誉,正是因为傅聪明白了傅雷先生所说的李煜和肖邦的关系,他们看似悲伤,实际上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去对抗悲伤,将悲伤转化成一种积极的能量,从而传递出复杂的情感。

无论是李煜的词还是肖邦的曲,内核是同归一体的。为了让傅聪真正的懂得并理解外国的音乐家。傅雷用智慧和经验给孩子总结。舒伯特就像陶渊明;莫扎特就像贾宝玉加孙悟空。我们都知道陶渊明性情淡泊、格调高雅;贾宝玉在《红楼梦》里面叛逆而多情,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爱憎分明。

傅雷先生将莫扎特拆分成为四大名著中的两大主角。让傅聪在根源上面就了解了莫扎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先生是深刻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他能深入进去,然后贯穿它们,再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告诉孩子两种文化其实是可以融为一体的。

傅聪在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爸爸一生的追求,就是希望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取长补短,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更灿烂的全人类的文化。

所以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先生常常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他能在中国诗词当中感受到西方音乐的力量,能够跨越时空地将中国诗人和西方音乐家联系起来。

比如,在谈论诗和音乐的共通性的时候,傅雷先生分析说。白居易对音节和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仄声也就是现代汉语的第三声和第四声,就像一首歌到了高潮部分,一定会慢慢向潮水涌上去一样。

傅雷先生认为,白居易在这方面将语言文化和人的情绪处理得很好。还有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整本书有一条不言而喻的育儿心经,那就是像对待挚友一般和孩子坦诚相待,像尊重每一个值得尊重的人一样,尊重理解孩子。

傅雷先生在家书中时常强调,若你缺少勇气的时候,尽管来信告诉我,我可以替你打气。倘若你心绪不好,也老老实实跟我谈谈,我可以安慰你,代你解决一些或大或小的烦恼。

他不仅关心孩子在外的学业,更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傅雷先生在信中像一位值得托付,值得信赖的老朋友一样鼓励孩子,同时又不断地提醒傅聪,虽然你身在海外,但我们一家人的心始终联系在一起。

傅雷先生对孩子的爱深远而又绵密,次子傅敏曾经说过,尽管父亲自己的翻译界、学术界有很高的地位,但他在家中从来就不是高高在上的,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对家人的爱是很细腻很具体的。

他会用蝇头小楷细细地抄下《艺术概论》的全文来给他的孩子作为艺术教材。每当我的哥哥要弹奏什么世界名曲,我的父亲总是提前为他准备好许多关于作者和曲子的背景材料,很多是从法文直接翻译过来的。

做这些工作,我的父亲是在他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翻译工作之外挤出时间来的,有时甚至是拖着沉重的病体。我觉得我的父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父亲,他嘴上不会多说,但他在行动上,在《家书》的字理行间表达了一位父亲最热烈、最真挚的爱。

这本家书真的是难能可贵。那儿子远赴重洋,傅雷为什么和孩子没有代沟,傅雷渐渐老去,傅聪在优渥的土壤当中飞速成长,父子又是怎样磨合的。还有《傅雷家书》里面对艺术的探讨和解读更是充满了魅力,不如我们一起去书里看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46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68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213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66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5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25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16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8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2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9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7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18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38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60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