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他们做的往往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他们都有一种群居意识,惧怕被疏离与被排斥,惧怕孤单无依靠。”
01 “局外人”的荒诞一生
“今天,妈妈走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不清楚。”
这轻描淡写的开头,让人对主人公莫尔索的冷淡感到不可思议。
对于至亲之人的离世,没有流过一滴悲伤的眼泪,甚至在为妈妈守灵过后等待安葬妈妈之际,主人公心里的念头依然还是“我已经很久没有到乡下走走了,我突然觉得,如果没有妈妈的事,出去散步踏青该有多么惬意。”
这是莫尔索情感上的局外人体现,不管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是工作,始终都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直至因为在海边意外杀了一个阿拉伯人后,故事的主题才真正开始……
在审判的过程中,主人公对法庭上的指控本想自我辩解,结果律师却说:“别说话,这对你更有利。”
主人公作为杀人案件的主角,却从头到尾不需要发表任何意见,仿佛一个局外人。
整场审判过程中,法官、陪审员及观众关注的并不是案件本身,重点反而演变成了对主人公没有在母亲葬礼上表现出悲伤的控诉,更因为主人公在母亲葬礼过后又急不可耐地去游泳,约会,看喜剧电影。
这一切在旁人看来都是“罪大恶极”的行径。没有人讨论他所犯下的罪行,而是对他的灵魂进行了审判。
所有人以他对母亲的死没有表露出忧伤这件事,继而判断他是一个天生就有杀人之心的冷酷之人。
在被行刑之前,神父要莫尔索向上帝忏悔,只要他表现出对母亲的死悲痛万分,便能取得神的原谅,也能再上诉从而避免死刑。
但莫尔索却说:“我不信任上帝。”
“我第一次敞开心扉,欣然接受这世界温柔的冷漠。”至此,一个“局外人”的一生就这样画上了终点。
这本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写的《局外人》,虽然只有短短的篇幅,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种种荒诞,却无不令人振聋发聩。
02 荒诞是他还是这个世界?
对书中“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这句话深以为然。
人人都好像都有责任来督促你应该怎样,做什么样的选择。不按照世俗,仿佛就是十恶不赦。
但几十年过后等待大家的结局根本毫无意外。既然赤条条来赤裸裸去是逃不掉的宿命,又为何不坚持自我呢?
在莫尔索的认知里,与其对一个死去之人表露哀伤,倒不如享受当下,好好感受活着的美好。
不随波逐流就意味着你需要对抗世俗的眼光和种种刁难,活得清醒的人,反而需要为这虚情假意与装腔作势的世界付出代价,甚至是生命。
如果你也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甚至对自我产生怀疑,那么这本《局外人》肯定能引起你灵魂深处的共鸣。
正因为现实如此荒诞,所以我们更需要忠于本心。
喜欢今日的分享记得点击关注并分享让更多人知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