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感触的一句话:
感性:顶级的成长竟然是“凭感觉”。
现实中,我们所说的能力,指的就是思维方式。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我们也一直被教导要凭借着理性去做事情。
诸如:“你不要再胡说八道了、你不要再闹了、你不要再买了、你不要 …,理性点好吗?”这话你是不是经常听得到?
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就出现了:要重视你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往往是正确的;凭第一感觉看到是什么?以此揭示你的性格;第一感觉不好的人,请远离,同频的人才能在一起;请凭借第一感觉判断对与错。… 等等。
我认为,第一感觉、第六感觉、凭感觉,这些统统都可以归为潜意识。
本书以丘吉尔上车一事坐实了做事“凭感觉”这个问题。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当我就要上车时,有个声音对我说‘停下’。上天似乎叫我打开另一扇车门坐进去,于是我就照办了。”事实正是如此,如果从丘吉尔的助手打开的那扇门上车,他的命可能就没了。
为了进一步坐实这个问题,作者引用了美国总统林肯的实例。“林肯的一位朋友曾向他推荐一位阁员,等见过面后,林肯却没任用他。朋友来问原因,林肯说:“我不喜欢他的长相。”朋友说:“你怎么能以貌取人?这也太苛刻了,他不能为自己天生的面孔负责啊。”林肯回答道:“不,一个人过了40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
“凭感觉”做事,神吧?答案是,作者信,我也信。
作者的依据是:潜意识的智慧。
潜意识的感性总能帮助我们发现事实的真相。
作者说,在本书之前的内容里,一直强调理性的重要性,并把模糊的感性归入需要克服的天性的范畴,但这次他要为感性正名。
为了便于理解,作者把理性表述为意识,把感性表述为潜意识。
那么,如何捕捉潜意识发出的信号并进行感知呢?
作者给出的方法是:
1、凭感觉学习:这是高手们学习的方法:先用感性选择,再用理性思考,尤其是在做重大选择的时候。
触动来自感性,而提问则来自理性,感性在前,理性在后,这背后的原理就是通过捕捉潜意识发出的信号进行感知。
书中,作者举例成甲写的《史上最简单的“不读书法”》和《隐形的关键: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这两篇文章,提到一个有意思的学习方法——凭感觉学习。
成甲自创了一个“熔断不读书法”。意思是说在读书的时候一旦看到有启发的内容,就触发熔断点,立刻停止读书。停止读书之后做什么呢?围绕这个触发点对自己提问:为什么刚才这个点对我有启发?我能够把这个启发点用在3个不同的事情上吗?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这时,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提醒自己追问原因。
作者也举例学习专家李晓鹏的《学习高手的三驾马车》一书。李小鹏在书中也提到了类似的方法。他的读中学的侄女赵璐向他请教学习的秘诀时,他只说了3个字:凭感觉。
这个答案让赵璐简直不敢相信。对此,李小鹏说:“不管你现在是什么水平,这一招都管用——就是凭感觉!那些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题目,不用理它;一眼看过去就头痛、不知道在说什么的题目,也不用理它;只有那种大致能看出点思路,但又要动点脑筋的题目,一定要多做。这个就是中间地带,是你能够进步最快的地方。”
可见,学习虽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在合适的区域内,我们依旧可以体验到轻松与乐趣。
2、凭感觉寻找人生目标
对于成长而言,我们最大的苦闷就是寻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因为目标是安放我们热情和精力的地方。
真正的觉醒者往往会有意无意地用感知力来代替思考力,是动用感知力而不是思考力。是用心去感受什么事情让自己最触动,而不是用脑去思考什么事情最有利。理智的分析和计算无法解出内心的真正需求,唯有感性的觉知和洞察才能让答案浮出水面。
正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里还隐藏着这样一个高级系统,那么,不加以利用,真是太可惜了。尤其是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在它的助力加持下,或许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呢,你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