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的基础,决定的是人生发展的上限。外在的环境虽然一直都在对我们产生影响,甚至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但其影响一定是基于这个上限,或增益,或减弱。了解人性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清楚,基础是什么,哪些增益于基础,哪些减弱于基础。从而,我们可以刻意地去营造增益的环境,而避免减弱的因素,以达到从根本上改变人生,改变未来的目的!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叔本华
我们原本都具有意识,从出生到老去的过程,经受万事万物的影响,不断的在形成或改变着我们的意识习惯,也即是潜意识。
这一切外在的影响,改变了我们的意识习惯,也改变了我们自己,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一生!而后,终其一生,我们又都在努力地想要找回自己。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困在各种意识习惯的牢笼里,无力自拔。它是源于潜意识的应激反应,已经脱离了我们理性所能掌控的范围。我们可以在意识恢复理性之后,后知后觉地对结果做出某些修正,却难以控制潜意识习惯。就如源于我们身体机能的饥饿,它是一种本能反应,我们可以控制吃不吃,却很难决定饿不饿!
这些意识习惯有弱点,当然也有优点。所有的弱点,会决定你的行为举止,制约你的成长发展。但所有的优点,同样也会助力你的成长发展。
我们刚出生时的意识习惯,一般是本能反应,如饿了就哭,渇了就闹,是源于本能需求的表达。随着外界的不断影响,会渐渐改变这种意识习惯,譬如每次本能需求的哭闹,都能得到及时合理的安抚,那么这种以哭闹来表达本能诉求的习惯,有可能就会被改变。再如每次破坏规则底线的无理诉求,如果被明确拒绝,可能就会养成较好的规则意识。反之,假如总是被允许对底线的破坏,规则意识就容易缺失或薄弱,轻则注意力出现问题,重则就会变成我们常说的熊孩子。
但凡是薄弱的,在上学阶段,会容易不断去挑战班纪班规等,比如小动作多、或容易走神等等表现;长大后,则可能容易表现的更自我,相对更易冲动等,对其工作生活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严格意义上讲,看的就是潜意识习惯。它决定了你是能锐意创新,还是只能因循守旧;你是能积极主动,还是只能消极被动;你是能自信勇敢,还是只能自卑懦弱;你是能理智坚韧,还是只能鲁莽脆弱;等等。
幼时的基础决定的是人生发展的上限。外在的环境虽然一直都在对我们产生影响,改变了我们的认知,改变了我们的态度,甚至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但其影响一定是基于这个上限,或增益,或减弱。洞察人性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清楚哪些在增益,哪些会减弱。从而,我们可以刻意地去营造增益的环境,而避免减弱的因素,以达到从根本上改变人生,改变未来的目的!
基于外在影响而产生的改变,往往改变的只是认知及态度,也即是表现为积极或消极;而潜意识基础所决定的,则往往是内在的主动或被动,也即是人们平常所讲的内驱力。
也即是说,外在的影响决定了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积极或消极;内在的基础则决定了我们对待事物的方式,主动或被动。
这个外在,不单纯的指向于外部事物,也包括我们自己的意念,或者认知。譬如在某种认知或某一念想之下,我们会产生对某一事物的态度。而这一态度往往是在认知或念想,这一原因或目的的驱使之下而产生,所以动机往往会指向于这一认知或念想。
它不是我们本心的第一反应,不是自然生发出的态度,而是在认知或念想的影响之下,对第一反应作出改变之后的态度。而认知或念想,则往往又恰恰来自于外界的影响。也即是说,这看似是源自我们内在的认知或念想,实则是受到外界影响才产生的。
就好比喝水。渴了喝水,是本能。水可以喝,它是我们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东西,这就是基本认知。源于这种基本认知,也就产生了我们对待水的基本态度。也即是说,我们的态度是因为水对我们的影响而产生的。换言之,当水对我们的影响产生改变时,我们的态度一般也会随之改变。譬如久旱逢甘霖,那水就是好东西;但是出门被雨淋,水就成了坏东西;炎热的夏天洗个澡,水是好东西;掉到河里被水淹,那水又成了坏东西。
水的本质与我们对水的本能需求,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水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对我们产生的影响,进而影响了我们的认知,改变了我们对其的态度。
1,当外在影响良好,内在基础也良好时,一般即表现为积极主动。这种情况下,其会表现为积极探索,主动深入。人类社会的绝大多数进步,往往都源于此种状态。
探索思考是其自然而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出于某种目的,不是因为某种诉求,也不是源于外在的某种诱因或约束,就是一种单纯的自然而然的行为反应。就如爱因斯坦对一束光的思考,牛顿对苹果落地的研究。
他不是为了研究这束光而去思考,而是思考是他本能的一种反应,只是思考的对象刚好是这束光而已。同时呢,又因为其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等,而使得其在这个思考上,有了更深层次的结果。换言之,即便是换件事物,他依然会本能地作出思考的反应。
源于本能的思考意识,外加知识技能的储备等良好条件的辅助,最终才造就了这惊世之作。若是没有了这本能的思考意识,学习知识技能的最终意义,就仅仅只是完成知识量的堆积。
当然,对于任何人而言,这本能的思考意识,不是有和无的区别,而是强和弱的差别。有些人可能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会自然地生发出思考,而有些人则可能在特定的情况下,或者外界的引导影响之下,才会生出那么一点点思考。这也就导致了人与人之间本质或结果上的差距。
2,当外在影响良好,而内在基础不良时,一般即表现为积极被动,也即是态度一般非常积极,但是限于内在的主动性不足,导致其效率低下,发展成长较慢。
我有一个学书法的五年级的学生,字写的蛮好了,所以外在对其这方面的影响通常是良好的,但是其内在的主动性偏弱,导致其也愿意写字,可深入性不足,不会主动分析修正细节问题,这也从根本上制约了其专业度的提升。同时,因为其积极性往往源于感受,就会使得其因为感受的改变,而改变对事物的态度。比如感觉到累了,可能就会停下来,而不会想着要去克服,再坚持一下。
曾经在讲课时,认识了一位姓赵的大姐,四十岁上下的年纪,从事于某直销行业,每次见到她,都是一身干净得体的职业装。这大姐非常好学,每次课程,不管哪类的内容,几乎都会参加学习,而且笔记也记得规规矩矩,但是据了解,她的成长速度却比较慢。
她虽然在很认真地做着这件事,但是她的认真却源于,只是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即是,认知的改变,改变了她对待学习的态度。态度虽然在自我要求下变得积极,但行为的本质,却只是她对自我要求的一种任务。
即便她表现的很认真努力,但潜意识习惯里的弱点并没有改变。实质上,这只不过是她通过自我约束在完成任务的表现,是一种表象化的行为反应。这就会导致学习的结果,只能完成知识量的积累,而注定很难消化吸收。
她是在为了学习而学习,而非是因为内在的主动性,所表现出来的自然行为。所以不具备深入探索思考的内因基础,也就不具备对知识的良好消化能力,更不可能做到融会贯通及再突破。
她应该是最不希望如此的人,但结果却注定如此。她以为她缺少的仅仅只是学习,她能把握的或许也仅仅只有学习。
3,当外在影响不良,而内在基础也不良时,一般则表现为消极被动。这应该是蛮多人的现状,比如工作不满意,不得不面对,想改变,自己又找不到方向。
4,当内在基础良好,外在影响不良,比如不得不做一件事,一般即表现为消极主动。这种消极往往停留在表面上,一旦投入到这件事中,其内在的主动性一般会很快占据主导,从而也能作出很好的成绩。虽然他可以做出成绩,但是因为外在的不良影响,会导致其不愿意去做,一般将很难深入或者创造,这也将大大影响其成就产出。另外,当外在不良影响持续存在,而他的成绩又满足外在对其的要求时,他可能就会终止,一般不会再继续深入探索学习下去。
譬如我们身边能看到的一些孩子,脑子非常灵活,但是就不用在学习上,就是最典型的表现。要么是规矩规则意识之基础未奠定好,导致孩子在学习时出现态度不端,进而致使外界对其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要么是当孩子最开始进行学习的时候,表现不够好,进而受到外界的不良评价等,从而导致孩子改变了对待学习的态度等。
带过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即是这种情况。不管校内还是校外的学习,基本都是在妈妈的要求下进行,用妈妈的话讲,‘她就是在完成任务’。任务量以内的,快速完成。为了不被批评,成绩还是要做出来些的。任务量以外的,她往往是没有那个自我要求。
不论是人性的优点,还是弱点,都是潜意识习惯的表现结果。一旦习惯形成,决定的是我们这一生的人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