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清早,我就收到原公司的一个同事小文的信息,信息大概是这样的:
昨天下午,小文跟公司请假去练车了,结果领导临时开会,直接叫了她手底下的一个平时表现较好组员代替她去。
小文说这件事情让她感觉很不舒服,因为从这件事情当中可以看出,在自己领导眼中,她是可有可无的,是一个组员就可以随时替代的。
undefined undefined
后来,我又陪她聊了很多,包括现在公司的状况,她自己的工作内容等等。她说,除了我在的那段时间里教会了她一些基本的技巧外,新领导来了的这一年里,她似乎都没有学到什么新的东西,也不知道从何学起。
我告诉她,从职场的角度来说,我不认为小文的领导有做错了什么,公司的事情不可能等任何一个人请假回来以后再来处理,如果有紧急人员可以调动,这种做法在大方向上面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小文为什么会有一开始的那种不舒服,被忽略的感觉呢?关键在于,她缺少了自我价值感,因此迫切的需要外界的认同。
人类作为一种群居生物,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到达“不需要”别人认可的心理强大的程度。寻求别人的认同在本质上是为了保证你的心理“安全”与身体“安全”。
但是,当一个人太过在于别人的认同,或者因为追求别人的认同而丧失了自我,或是因为得不到别人的认同而无比焦虑的时候,那么这便成了一个需要去在意的“问题”。
简单来说,小文的问题就是内心不够强大,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玻璃心”。
undefined undefined
那么,内心强大程度由什么决定?
答案是: 自我能力感。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就是一种自我能力感。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能力感,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能力感。
小文这一年多以来,并没有什么新的收获,在这件事情发生的前两天,她也刚被新领导批评,在这样反复的“挫败”之中,她逐渐的降低了自我能力感,从而就愈发的“玻璃心”了。
内心强大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积极心理学中,这种强大的内心可以理解为高度的自主性(autonomy)或是能动性(human agency),也就是说,内心强大的人有独立的价值信念体系,可以发乎自己真实的内心去行为和决定,并且能够根据环境变化灵活自主地调节自己的反应,而不是被动地受制于外界。
undefined undefined
我后来跟小文分享了一些我最近工作中的“遭遇”。
前两天,我被我们BOSS君“批评”了,说我的团队3月份的业绩下降了,要求我们再4月份必须提升,中间还夹杂着很多对我工作各种不满,比如说团队士气不行,人员安排不合理等等。事实是,我3月20号才进入这个新的团队。再加上BOSS君的脾气本身有些暴躁,所以用于、口气方面都不是很能让人接受。因而我认为他的这份指责有点过重。
在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跟我们BOSS君生气,也没有难过、沮丧,更没有因此去怀疑自己的价值。我把我接手后的业绩与之前的业绩做了个表格对比,呈现出自己提升了50%的事实。至于人员安排问题,我也做了一份方案发给他,包括现有人员怎么划分,绩效考核如何更改,需要招聘多少人员等等。
undefined undefined
心理学上,内心强大通常跟自信、挫折承受力、心理成熟度有关。想要重建对自我的积极信念,你需要尝试:对自己建立一种基础的信任。遇到挫折给自己创造一个心理弹性空间,学会管理而不是压抑情绪,接纳那个不完美但是真实的自己。
总结起来,内心脆弱、容易受伤的人通常有以下特点:
1. 自我评价体系过于依赖外界,没有自己的“主心骨”,就像是一艘船没有锚,飘忽不定,随波逐流。
2. 情绪反应过激,与当前发生的事实严重不符。
3. 对于挫折或负面评价毫无抵抗力,极易陷入悲观、恐惧和沮丧。
4. 被无数负面的联想包围,总是处在对挫败的担忧中。
审视你自己的内心,或看看身边的人,有木有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