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一书指出,“清晰力才是行动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
也就是说,行动力,源于清晰力。认知或目标越清晰,行动力越强大。
为什么呢?
因为人脑实在是太“懒”,凡是费脑子的事儿,能不干就不干。
比如,你下定决心早起,可屡试屡败,要么闹钟一关,继续蒙头大睡,要么挣扎起来,却刷起了手机。
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你不知道做什么。
跑步还是读书?去哪里跑,跑多久,穿哪套衣服,又或读哪本书,读多久,你统统不知道。
你期望着脑子一大早帮你做决定,而脑子只会让你继续睡,或是刷手机,因为不费脑。
而如果你提前想好做什么,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只需到点起床,便像个机器人那样,该跑步跑步,该读书读书,不劳“脑子”大驾。
正如《行为设计学》一书所提出的,“看似懒于改变,实则精疲力竭。”
改变之所以困难,并非人生性懒惰或心生抵触,而是自我控制力已耗竭,也就是说,太费脑子了。
所以,如何用最小的消耗行动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切都源于清晰力。
如何建立清晰力呢?
我有两招。
第一招:量化目标:提前制定每日计划,并量化目标。目的是不带“脑子”,只管盯着目标行动。
比如,我今天的读写计划是这样的:
1)写作,不少于4小时:《行为设计学》SS卡2张,文章感悟卡1张,《思考是我的抵抗》书评修改,写日记;
2)阅读,不少于2小时:读《行为设计学》第四、五章,读中信书评1篇,读作家联盟文章2篇,读新京报周刊文章1篇,睡前读《穆斯林的葬礼》;
第二招:固定时间做固定的事情:建立行动routine,零负担启动,时间一到,该干啥就干啥,无需纠结,无需消耗。
比如,我每天的读写routine是这样的:
早上:5:30-7:20,写作;7:20-8:00,读书;
中午:12:20-12:55,读书;
晚上:6:50-9:00,写作;9:00-9:50,读书。
有了这两招,每天要做什么,做多少,什么时间点来做,做多久,一目了然,何需“脑子”上线呢?又何惧没有行动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