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很喜欢纳兰性德这首边塞词,如此苍凉、豪放又悲壮,比唐代边塞诗更突写边关的意境,同时又不失词的婉丽。反复吟诵,越发有味。
虽然我没去过边塞,却可以从词中欣赏到边塞壮阔的风光,幻想着自己站在荒凉的山丘之上,黄沙漫飞,残阳如血,寥廓的天地间,一个人,一个世界。不知为何特别喜欢这种萧杀的感觉,真的很想去张掖、瓜州这种地方去看看。
可是,那么遥远的地方并不是想去就能去的,事务缠身,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只能却步。一晃到现在,大学毕业刚好满七个春秋,背井离乡也已十一载。“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古时征战年代,老幼妇孺留守田耕,年轻壮丁西出阳关,醉卧沙场,马革裹尸。现在广大农村能见到的依然都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年轻男女纷纷外出务工,他们依然有着叶落归根思念故土的情结,“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里,有多少人为梦想而拼搏,又有多少人如愿以偿?有人看重结果,为了成功可以不惜任何代价;有人看重过程,努力奋斗的历程比结果更有意义。然则,现实是,你不混出个样子,你没有钱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没有钱保障父母身体健康,没有面子参加同学聚会,没有自由去做你想做的事情。这是绝大部分人面对的切身问题。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整个经历的路程都是一样的,从牙牙学语的幼年爬到无忧无虑的童年,从笃学苦读的中学走到丰富多彩的大学,从简单纯粹的恋爱步入柴米油盐的婚姻,从诸事缠身的壮年再到百年多病的老年。一个人不是活到一定岁数才会看破人生,而是要经历很多磨难。
有的人出身一般,非大富大贵,日子过得平稳,顺顺当当,这是一种人生;有的人出身富裕,却偏爱穷苦生活,努力创业,这是一种人生。若是遭遇重大变故,第二种人更容易恢复过来并过得更好。当然,每个人都不想遇到不好的事情,可是坏事会时不时地自己找上门,无人幸免,因为上天是公平的。
身边有位朋友,初中的时候父母离婚,刚开始工作父亲病逝,不到三年母亲去世,连番遭遇至亲亡故。他曾说,他父亲去世的时候,就像心里一座大山忽然崩塌,接着他消沉了半年多才走出来,当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已经看淡了,并没有留什么眼泪。现在的他已经是公司最年轻的高管,仍然感到很多压力,觉得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回头想想自己,浑浑噩噩度日,不免惭愧 。父母一直为我遮风挡雨到现在,可是他们现在老了。当年的留守儿童也远赴他乡,当年的年轻壮丁却沦为留守老人。我有什么资格不努力奋斗,难道以后还要让自己的孩子重走自己的路吗?不能让父辈的努力白白牺牲,他们当年吃的苦比我们苦百倍千倍。
以前没有手机,一年甚至几年见不到亲人,那些个岁月里,长夜漫漫,唯灯作伴。以前没有高铁,站在冰冷的铁皮车上一天一夜不一定能到家,况且还随身携带着各种大包小包。小时候,父亲从外地回来,总是带回来很多很多新鲜玩意给我们玩,现在想想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带回来的。我现在坐高铁,带一只小包都觉得麻烦 ,当年的父亲是怎么做到的。
我自认是一个不孝顺的儿子,到了成家的年纪不努力找对象,让家乡父母为此忧心忡忡;到了该承担责任的年纪,却畏首畏尾止步不前。我有一个三爷,终身未娶老婆。记得小时候,别人家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招呼一声他必倾力相助,所以我小姑奶经常数落他人太好太老实。我去外地上学以后,就很少见到他了,几年前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无儿女送终,顿感凄惨。父母肯定不想我走三爷同样的路,所以他们焦虑。我不想父母再为我忧虑,我也不想像三爷一样一辈子孤家寡人,今天七夕节作此文,明年七夕节势必成双入对。
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