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把采回来的芦苇叶,到门前的小河里洗干净,再用剪刀剪掉叶子根部的硬头。母亲在灶头上烧了一镬子水,大姐把剪好的芦苇叶放入镬子中浸烫,一会儿一阵清香味扑鼻而来。浸烫过的芦苇叶凉干,就可以裹粽子了,多余的晒干,来年可以再用。
端午节的前一天,中午母亲就从米袋中取出糯米,到门前的河滩上去淘米,把淘好米放在面盆里。母亲又在砖场上的稻柴垛中,拔了几个稻草把,把稻柴壳子去掉,又到河滩上去洗干净。
大姐从田横头收工回来,急忙到门前的小河里汰手汰脚。母亲把有糯米的面盆端到灶屋的长条上,大姐开始裹粽子。只见大姐双手把芦苇叶围成一个圆锥形的圈,然后把糯米放在里面,再用稻柴扎紧,一只粽子就裹好了。
看着大姐轻轻松松裹粽子,我也想学。依样画葫芦,却始终裹不像,弄得一天世界,不是松了就是漏了。大姐见我在弄白相说:“朆瞎弄哉,快点到外头去白相。”我却不想离开,被烧夜饭(粥)的父亲知道了,拎着耳朵往外拖,直到现在我也不会裹。
吃好夜饭,大姐说:“夜里烧粽子。”大姐把裹好的粽子,放在镬子里,加了一镬子凉水。
大姐马上到灶堂口,用自来火点燃了稻草把,放入灶堂里,顿时火光闪闪映红了大姐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