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第6代AMOLED柔性显示生产线正式量产,
全球最先进产线之一,总投资465亿元
今天跟大家聊的话题是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正式量产,今天聊三个问题:465亿元投资的京东方第6代AMOLED柔性产线是怎样的水准,量产会对市场有哪些影响,先进产线上一块柔性屏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特别是第三个问题,工科狗们可以准备好瓜子听我慢慢唠。
作为科技记者十多年间,之前其实有不少参观工厂的机会,若非走近,你很难想象97万平方米的工厂一眼看不到头的感受。在重庆京东方布局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第8.5代TFT-LCD生产线、京东方重庆智慧系统创新中心等6个重点项目,累计投资超860亿元。
荣耀60Pro流光四曲屏
考虑到可能有对京东方不了解朋友的阅读需求,我想先讲一下京东方在柔性屏市场的地位,一言而概之——柔性屏出货量稳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我们身边很多耳熟能详的电子产品均应用的是京东方屏幕,已经上市的就有荣耀Magic3、iQOO8手机等;OPPO推出真400PPI的柔性屏下摄像头技术,就来自京东方柔性显示的技术支撑;荣耀60Pro之上那块业界首块流光四曲屏同样来自京东方。其实除了这些市面上已经看得到的产品,其实我还知道一些折叠屏手机也采用了京东方的屏幕,应保密要求,我暂时仅能谈到这里。
在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量产之前,京东方成都和绵阳两条柔性产线均已量产。重庆的6代AMOLED柔性产线量产,将会与成都、绵阳柔性显示生产线形成集聚效应。其实技术先进的高科技生产线都有类似的集聚效应,大家之前也听说过今年初的美国得克萨斯州雪灾停电影响加重了缺芯问题,因为这个州,甚至就是奥斯汀一地集中了三星、恩智浦等大量的半导体工厂,集聚效应无论是物料调配、配套和基础设施上能够带来正向叠加的效果。顺便说一句,中国国家电网全国一盘棋的规划和保障能力其实是优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京东方在这方面更是具有极大优势。
京东方重庆第6代柔性产线目前聚焦在中小尺寸高端显示市场,也就是用于柔性智能手机、折叠屏笔记本、车载显示之上的技术和产品。从产品形态角度,2022年柔性屏产品将打破折叠屏的限制——可以说明年将会是多形态柔性屏元年。
第6代AMOLED柔性产线的量产它给京东方带来的是产能规模和柔性技术储备的进一步扩大,我先把结论说出来再给大家解释——“重庆的第6代AMOLED柔性产线是全球最先进的柔性屏产线之一”。意思其实很明白,京东方的柔性显示技术研发生产已经处于行业最顶端位置,了解行业的朋友应该明白这句话的意义所在,就在数年前,国内企业与韩企的AMOLED柔性屏的技术代差真的可以用“鸿沟”来形容,而现在,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正在引领全球市场格局。我还记得之前有一部《大国重器》的纪录片很火,中国在很多领域上的进步真的令我心生“敬服和感动”,一路看着京东方这些年的进步,我认为它在显示技术方面进步是可以被称为“中国骄傲”的。
构成行业顶尖的AMOLED柔性屏产线的因素有很多,从精选原材料、购入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到先进的产线管理能力……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京东方的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由京东方完全自主设计、开放、建造,涉及生产设备均是购买最为先进的,整个投资高达465亿。这是什么概念呢?国内某家的柔性屏产线,据媒体报道投资额是110亿元,你就能明白京东方的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投资额有多大。
京东方不仅要将我刚才提及的“因素”调校到最优水准,而且要面向未来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突破,换句话说,给未来技术留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也就是说,京东方重庆柔性产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国内最先进的柔性产线。
另外,京东方的产线管理是真正实现完全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运营,产品品控完全交由各种传感器和后台系统完成,且拥有最先进的保障能力。这个怎么理解呢?与芯片制造厂一样,这条全球最先进柔性产线同样执行的是不间断生产,也是就是说生产的意外中断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条产线同样也拥有最先进的产能调配,每个环节都提供了备用的设备的器件,这样的能力在全球都是领先的的。
之前我提到的京东方重庆柔性产线的大,还有一点是我刻意留到现在来说的,这条产线有员工众多,但工作时间你在宽阔的道路、绿地等工厂公共区域是看不到人和作业车辆的,不仅室外,其实我在产线上也是几乎看不到人的,产线的运作几乎完全由机器自动完成,而且产线对工程师有着非常清晰的管理要求,以确保每个人都只会出现在他们应该出现的地方。
据京东方介绍,重庆柔性产线不仅是产线实现完全智能化,物流是如此:材料、半成品在进入园区、或在各个工艺车间之间流转,均是以完全无损耗、无人智能化配送实现的。在进入媒体之前,其实我是有过工厂管理经历的,文首提及的震撼正是感叹第一次见到国内如今也拥有管理水准如此高的工厂。
接下来我谈及的话题关于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量产后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如果对京东方的技术只看到产线一点,其实真的只能说是不了解京东方。京东方的工程师提到的一个话题让我刨根问底,这正是其柔性技术的底蕴所在——京东方的柔性屏从厂商提出要求、到设计、验证、试产,最终量产出货,速度极快。如今手机是一年三季或四季的迭代,也就是说,京东方的柔性产线能力是完全能够确保手机厂商最急迫的换代要求的。
投资465亿元打造的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产能有多大,相信也是很多朋友想问我的,京东方披露重庆工厂月规划产能为48000片玻璃基板,对这个数字大家或许会有点懵,其实玻璃基板正是柔性屏最初的载体。我不妨给大家粗略算一下,未必准确:如果一块玻璃基板与一块6代柔性屏尺寸相同,那么就能计算出1850×1500mm的6代产线柔性屏能够切割出多少手机屏幕。京东方的工程师提及,6代产线最经济切割为6.7英寸手机屏幕,如果按160mm×78mm的宽高尺寸计算,能够切割207~209块6.7英寸手机屏幕,乘以玻璃基板数量,也就是拥有近千万片手机柔性屏的月产能。
其实不管是数百万片,还是上千万片,会为手机、笔记本、智能汽车市场带来的影响,甚至是“冲击”是非常巨大的,用上冲击这个词,是想说明它对多年以前前国外企业垄断柔性屏市场的状况作一形象描述,京东方多条柔性显示产线的相继量产出货,彻底改变了全球柔性显示市场格局。
记得前两年,大家讨论柔性屏的声音是“柔性屏会不会成为未来的消费主流?”,然后是“三星、华为、苹果在柔性屏的战争”,其实除了三星,华为和苹果都不具备屏幕生产能力的,而目前他们很大部分产品背后“站着”的就是京东方。
接下来是工科狗们的福利时间,我会给简单大家谈谈一块第6代AMOLED柔性屏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刚才说产能时提及的玻璃基板,是柔性生产最初的载体,以其为衬底起到支撑作用,在其之上涂布一层PI(Polyimide),也就是聚酰亚氨。求助百度,你其实就能查到这是一层分子结构主链中含有酰亚胺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种金字塔的顶端高分子材料,也是目前能够实际应用的最耐高温的高分子材料。制造柔性基底需要金属、有机层、无机层的精妙结合。
仅第一层,就要经过气相沉积、涂布光刻胶、曝光等工艺,在掩模版的掩盖下,实现部分曝光。冲刷去除光刻胶之后,便通过气体蚀刻工艺在PI层上制作像素电路。然后通过金属镀膜、涂布和气相沉积等方式逐层制作背板,从而得到结构精细、薄似无形的基底。
接下来便可在腔室中蒸镀有机发光材料,也就是OLED的显示器件,这里需要更为精细的掩模版来确保每个发光点都蒸镀准确,这个过程中需要在真空环境下完成,避免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而接下来的便要在氮气环境中进行蒸镀和封装,形成一个隔绝水氧的Panel。(可以视为粗封装的组件)
接下来便是制作触控层,京东方的触控层工艺厚度比传统LCD薄90%,也就是仅有其十分之一,这是要满足柔性屏弯折要求。
接下来便是紫外照射,取下玻璃基板,然后使用激光切割,制作为下游厂商要求的尺寸。
下一步工艺是贴上偏光片、连接驱动IC和柔性电路板,最后贴上散热铜膜,最终构成柔性屏模组。这层铜膜可以同时起到电磁屏蔽、散热和物理保护的作用,一般为0.5~1.5mm厚,一般来说消费类电子产品,比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会比较薄,车载的会比较厚,甚至有可能采用不锈钢材质,因为需要满足车规的安全性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柔性屏通过折叠实现窄边框,可以实现98%以上的屏占比,这在硬屏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其实柔性屏表面还会覆盖CPI+PVC盖板层,起到表面的保护作用,其PVC薄到仅有5~15微米,事实上是通将其液化后“刷”上去的,薄且坚韧,这也是京东方柔性屏二十万次折叠不破损的底气所在。
最后我再聊聊,京东方向不同终端厂商提供的产品根据应用场景规格也有不同,以亮度为例,车规类柔性屏最高可达到800nite,这是需要在高室外光环境下提供清晰的显示;手机为400~500nite;笔记本一般是350~400nite,就亮度参数来看,京东方第6代柔性屏幕已经可以跟硬屏相提并论,而我使用过的京东方柔性屏产品的触控灵敏度也是做得相当优秀的。
点评:
我个人认为:京东方的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量产站在全行业高度来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它不仅是国产柔性技术引领全球市场的重要信号,也是整个消费市场变化的一个风向标。其实我们以往老是抱怨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后手机都长一个样,笔记本市场也是同质化严重,卡在技术门槛上的车轱辘其实就是屏幕技术。京东方在最先进柔性产线上带来的巨大产能和技术储备,对厂商的旗舰级、高端产品带来的迭代效应是非常巨大的,对于即将到来的2022年,正是多形态柔性屏的元年,京东方所展示的很多产品形态都会应用到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上,而非仅有翻折一个形态。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