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是外语,写出来是天书。我对何良兄说,海南话不是汉语吧?!
大陆人不要轻易跟不熟悉的岛民学海南话,搞不好会吵起来。
鸭子怎么说?
啊!
鸭子怎么说??
啊!!
我是问,鸭子在海南话里怎么说???
啊啊!!!
你可能以为对面的海南人是戏弄你。如果听懂了,就继续。
鸭掌呢?
啊哈!
我是问鸭掌怎么说??
啊哈啊!!
啊哈?!哈哈!老板!上啊哈!
啃着鸭掌,你可能越啃感觉越不对:这是什么地方?这还是中国吗?鸭子啊啊叫,就叫啊,鸭掌不会哈哈,怎么就叫哈呢?
对面有美女穿裙子飘过。
裙子怎么说?
滚!
…?怎么说翻脸就翻脸?那美女不会是你情人吧?我就是问问裙子……
滚啊!
脑中出现画面:宾馆房间里小姐和客人闹翻,客人吼道:穿上你的滚!滚!
滚和裙,哪里跟哪里呀?!
天地差别呀!滚,天上不知哪个角落里的话!
所以,来到文昌的几天后,我对海南话做出评判:不是汉语。
"啊”"啊哈"和"滚",段子流传,看样子传了不短的时间。
我怎么听怎么觉得海南人说不好中国话,可以和维吾尔人说国语比高低。海南人和维吾尔有个"共用词",大海边的人和大漠边的人相隔万里,却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这个"共用词"就是:
瓦!
海人和漠人的嘴巴与舌头造不出"我"。
瓦爱鲁!我爱你!鲁,明显是"侬“的变音。
常有文昌人问我哪里人。
新疆馕!
文昌人大多没见过馕,但文昌人人都是馕,所有大陆人也是馕,东北馕,重庆馕,以此类推。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馕。
"人"在文昌话里的发音是"馕"。馕,新疆的一种烤饼。
南方一些地方把人说"冷",按冷字解,倒是揭示了人性的一面。还有些地方就很冷峻了,人是狼。”人"在文昌不冷,不狼,但是能吃,更狠!
别说文昌人听不懂馕,你说饼子也听不懂。那天我撞进茶店问店主有没有饼子,什么?饼!你系(是)说面饼吗?还有一次跟店主说,吃饭!这是茶店,没有饭!
我觉得我有理由怀疑,文昌话不属汉语(海南话以文昌话为标准)。
大错特错!
文昌话也就是海南话是汉语的爷爷。
甚至可以说是爷爷的爷爷。
每一个到海南岛的大陆人,要先学文言文。海南人身子在现代,嘴巴在古代。
举例说明。
汝来过海南无?(你来过海南没有)
今旦天气甚好。(今天天气很好)
秋天我欲去北京。(秋天我要去北京)
汝欲食苞蜜无?(你要不要吃菠萝蜜)
毋用客气。(不用客气)
查资料。
海南话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而闽语即福建话,以中原文化为主。自秦以来,不断有中原人跑路,用海南话说是捡脚走,离中原而入闽地。唐时,贬官海南对琼州文化影响很大。南宋末期,闽人大潮湧入陆海岛,落脚文昌。文昌像新疆的喀什,把带有中原血脉的闽南文化向四周播洒,成海南闽南文化发祥地。
隔着大海,就像是隔着几重天,孤悬海上,古代汉语在海南宝岛上大量保存,传承至今!
如学者所言,海南话是古汉语活化石(本土化在所难免,如有必要,另文讲述)。
海南人,辈份大,个个是我们的祖公!
海南话,辈份高,句句是我们的祖公从滚烫的胸腔中发出的声音。
再看文昌人,再听海南话,隔膜不再,心里有了一种感动,一种激动,眼眶几度湿润。
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歌唱一样说话;千年后,我们还能听到祖先的声音。
华夏乡音。
唐宋犹存海南岛。
海南有乡音。
乡音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