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超长“假期”,家长担当了部分“老师”角色,老师担当了“主播”角色,学生在家当了“神兽”,作为家有高一“神兽”的家长,作为一个四年级数学老师,在家一个多月,感受颇多。
一、家长篇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学习,一直在慈母与“后妈”之间无缝切换。儿子一直说我,天天“凶神恶煞”,像“催命鬼”一样,“快点起床”、“快点作业”、“快点睡觉”、“快点交作业”……
第一 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只盼疫情快点结束,早日开学
之前六点半送到学校,晚上九点五十去接,中间一段时间除了上班,可以完全放飞,想干嘛干嘛,看书写文画画,吃完晚饭跳跳广场舞,准备好第二天的早饭,再去接孩子,正好。
现在则不同,一日三餐,每顿都要花心思动脑筋,这是每一天的大“事件”;在家学习随时关注班级群信息,各科作业、打印资料、上传交作业程序、订正;
孩子一个人拿着手机,说是上课作业,时不时“突然袭击”去看下,到底在学习还是做别的。
一天无数次在“母慈子孝”与“鸡飞狗跳”之间画风切换。
不止是心情如过山车一般,关键是一天到晚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真的很想疫情快点过去,早日上学啊。
第二 亲子关系遭遇“严峻考验”
之前即使与孩子有争执矛盾,但是上学时每天在家除了睡觉,能说话交流的时候加在一起不超一个半小时。
现在则不同,24小时在一起,要么我说他不认真、“走私”时间看新闻看比赛、中午午睡叫不醒、作业写字太潦草……一堆问题。
他则嫌我管得太多,太啰嗦,太烦,唉,时不时脸红脖子粗的,老公说,我们在一起就像冤家对头,我愤愤不平:你来管一天试试!
第三 最为焦虑担忧的是,孩子在家的学习效率
昨天在群里聊天,有家长说,这样在家学习,到底效果有多少,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怎么样,到底听懂学会没有。
下面一堆人跟:听到你们这样说,我就放心了。看来大家的担忧都差不多,尤其是有家有初三高三孩子的家长们,与在学校的正常学习相比,一定会有差距。
感悟:
以前我们做家长,最大的任务是做好“后勤保障”,关注重视显而易见的学习成绩就够了,而今我们要改变思维,以此次疫情为契机,以在家沟通交流时间更多为有利条件,一是要言传身教,二是沟通交流多聊学习的意义、目的,三要思考如何激发孩子内心的学习驱动力,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评估的能力。
之前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需要自主能力的学习模式,现在培养自主能力也要拿到“台面”上,成为最迫切的最紧要的第一任务了。
二、学生篇
作为孩子,他也有很多想法和不适应,征求了儿子的意见,他的“苦水”有:
第一、说好的假期呢?
看到消息可能以后会在暑假时间中“找补”,儿子就很“委屈”,我们在家学习,一天到晚也不轻松啊,老师一个个抢时间,作业如“泰山压顶”,平时上学期间,一个星期平均有半天休息,在家倒好,一天都没有。还要“占用”暑假时间,唉,说好的假期呢?
第二、在家吃得多睡得好,都长胖了
在家不像在学校,吃得好,睡得又舒服,还运动得少,一个假期长胖不少,我可不想成为大胖子啊!
第三、有问题问老师,可是有时候时间不适合或者不方便。
老师欢迎同学们问问题,可是在学校时,有问题,老师会当面即时回复,而通过手机软件,老师可能当时没看见,或者正上课,有时候有的问题可能正在思考过程中,只需要一点拨就通了,可是现在这样的延后性,明显影响学习。
第四、太孤单,每天一个人学习,没有气氛
每天在家,一个人学习,想讲讲话只有与父母,可是没有共同语言,不像在学校,周围都是同龄人,又能聊得开,学习又有气氛,我从来没有如此强烈的欲望想上学,真想早点看到同学们啊。
第五、有时的确有点管不住自己
现在一天到晚手机不离手,除了上课,有时候本来想到手机上查个知识点,查个单词读音,可是看到跳出来的“热点新闻”,看到关注的球赛结果,总会忍不住点进去看下,一看不得了,欲罢不能,忘记一开始拿起手机要干嘛了,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三、老师篇
作为老师,面对的变化更多。
首先,用眼时间指数级增长,感叹眼睛要瞎了
小程序布置作业、批改作业、随时关注上传下达消息、回复学生家长问题……眼睛吃不消,尤其是批改作业。
我批小学四年级,四十份数学作业,批改好要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可以想象,如果两个班,一百多位,或者更难一点的其他学科,老师的用眼时间一定更多。
眼睛快瞎了啊!
第二、老师也需要学习新模式新技术
之前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及时看到学生的表情,得到反馈;而今的模式,需要家长的配合,学生的自主能力等等各方面综合,仅仅通过一份作业照片,其实看不到全部的真实学习情况。
第三、老师要寻找方法途径,应对变化
现在的线上学习,学生缺乏自主能力,家长也并不适应角色变换,有的主观原因,认为学习就是老师应该管的事;有的客观原因,要上班,要做生意,没有时间管,导致各个学生的学习效率悬殊巨大。
之前的教学,学生坐在教室里,他不想听,耳朵里总也听进去一点。
现在在家线上学习,孩子看视频做作业,需要家长督促,如果家长上班、或者不管,那么学习效果一定会打折扣。
以前没有注重过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是欠缺的。作为老师,现在教学的重点、方法包括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都与之前有很多变化,需要适应需要应对。
一场疫情,带来的变化深刻又巨大,而且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都会存在。
一只小小的蝴蝶拍拍翅膀,几个月后,千里之外,可能会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更何况这次已经不是蝴蝶,而是一只巨型“恐龙”“跺了跺脚”了。
牢骚归牢骚,我们还得面对现实,不管处于什么角色,我们都需要学习、进步,学着适应新环境、新形势,只有拥抱变化,适应形势,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