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列由北京发往东北E城的列车。
北京,偌大的城市,人们操着各自区域的乡音,都是擦肩过客,不知谁谁,可在这座流动的大房子里,人们似乎找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老乡。
时值中午,人们大都没有休息。坐在走廊边上的一位男士身着碎格白衬衫,墨镜推到了额头上边,眉毛黑黑的,眼睛虽不算大却透着深沉亦或是聪慧的神情,暂叫他A先生吧。与小桌对应着的床边坐着一位女士,也四十多岁的样子,穿着绿花大衫高扎着卷发,手上、脖子上闪着金色的光,典型的妈妈美女,叫她C女士吧。
“现在是暑假,看看这些孩子(周围有许多学生)大都是跟着父母出来旅行或走亲戚的吧。现在条件好了,这也是让孩子增长见识的好方法。我们小时候真的没法比,一件衣服大的穿完二的接着穿,亲戚、朋友家杀猪快去帮忙,为的就是去蹭一顿杀猪菜”。A先生说。“是啊现在跟孩子讲讲他们像听故事一样不以为然”。C女士说。“这并不奇怪,”A先生又说,”当今家庭几代人围着独生子女转,养尊处优的环境自然养成了一些普遍的特点。我听说有家长把孩子送到艰苦的农村,让他们待上一段时间,来磨练他们的意志力和耐力,为的是以后能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C女士说,“不过我们还是应该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因为环境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A先生显得有些激动。
我侧卧在床上,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谈话,已忘了列车在奔驰。
“你说现在老人大都为子女活着”,不知谁又把话题转到了老人身上。
“他们念完大学,买房、结婚、还贷,这些老人都不能看着,还得帮他们带孩子。”C女士说。
“这就是现代社会,不管农村的、城镇的,年轻人都涌向大城市,这是时代潮流,也是大趋势,没有哪个父母能看着不管的。不过我觉得老人应该有自己的自我意识,手里留有余富,自己也能生存,别等到矛盾摆出来再去解决。不过,在我们国家,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没有问题的。”
A先生讲的头头是道,给寂寞的旅途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气氛。
“我曾告诉我的孩子,学做事要先做人,不然再高的学历又有什么用!”C女士补充了一句。
这时,一位学生忍不住问:“如果我没猜错,您是教师。”A先生微微笑了笑:“你没猜错,我是某校高中老师。我的一个学生因父母离异得了抑郁症,正在接受治疗,我是代表全校师生的关怀去看望他的。”无语……
“盒饭了!盒饭了!”哦,晚饭时间到了。“我真有些饿了,”C女士说着,从包里拿出了鸡腿、烤鸭,放到了小桌子上,又倒了两杯白酒。“来,喝点”?A先生摆了摆手,这时,从她对面的床上走过来一个男的,瘦瘦的中等个,五十多岁的样子。“在车上少喝点,到了家再喝。”原来一家的。
这男的不胜酒量,喝着喝着好像有点大了:“不来好了,我后悔了。““你喝多了,赶紧睡吧,”C女士说着伸手拉那男的,男的一甩胳膊:“我没喝醉,你才醉……醉了呢,转了一大圈花了那么多……多钱,那可是留给孩子结婚的钱。对……对不起……”
“你胡说什么快睡觉,车上快熄灯了。”C女士好容易把他拽到了床上。
如果说语言的魅力让我激动不已,那刚才的一幕也会让我久久不能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