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气温突降,爸爸早起时会有胸闷气短之感。考虑到爸爸年岁已高,我们姊妹几个商量了一下,决定带爸爸来市里的医院检查一下。那段时间正好赶上秋收,爸爸忙于农活,直到种上麦子和大蒜后他才肯抽出时间来检查。
我提前挂号,两个姐姐负责回老家接爸爸来市里(嫂子确诊了渐冻症,不能自理,就让哥哥在家照顾嫂子;小弟在青岛工作,离得远也没法来)。和姐姐们汇合后,我们走进了市立医院的大楼。
这个门诊楼刚启用不久,从外面看十分气派,里面装修得也不错。从功能性来讲,集门诊检查与病房于一体,比之前看病要方便很多。第一次来这个门诊大楼,边按照楼层指示牌寻找,边问导医台,总算找到了挂号的科室。虽然门诊大楼规模比以前更大了,诊室也比以前多了,但是在排队看病时还是感觉到了病员和以前一样密集。看到那些经受不同折磨的病人,才真正意识到健康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挂的上午九点的号,轮到我们进诊室时已经快九点半了。这位主任医师先问了父亲的基本情况以及发病时的症状。父亲和她说了自己发病时的感受,以及主要表现症状。医生边听父亲说,边在电脑上打印病历。打印完病历后,她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拿起手机开始发信息。大约过了两三分钟,她开始给爸爸检查。先用听诊器从背部听。听完后,她说爸爸呼吸音有点低,就把刚开好的病历撕了,重新开了一张病历,三张检查单。我们正准备去检查,她突然说:“看病人的情况应该有慢性肺阻塞。一会你们检查完我给你们看看病人的情况符合不,我们这有一种免费药物可以给他用,这种吸入性药物特别有效。”我们当时还以为天上掉馅饼,高兴极了。
和姐姐领着爸爸去一楼做肺部CT去了。扫码取号,排队,做ct,取药,做肺功能测试,做心电图,一系列操作下来已经到十一点多了。又取了复诊号排队,终于在十一点五十时再次进了诊室。医生认真地看完了诊断报告,又对我们说:“病人的情况挺严重的,可以试试那种吸入性药物。这种药物现在临床实验的第三个阶段,已经很成熟了,很多不符合条件的患者想免费申请也申请不上呢?”接着又问我们家离菏泽远不远之类的。听完医生的叙述,我才真正明白了她说的免费其实是给研发人员做试药。她又给一个相关的人员打了电话,让一个看着不像是医院员工的人给我们讲解相关的情况。我们推脱说ct检查结果还没出来,等下午再说吧。
中午在外面买了点饭,吃完已经下午一点多了。一点半取了片子,又抽了复诊号,让医生再给看看拍的ct片子。医生上班后,看了我爸的片子,又把我爸的片子拍了照片给上午那个看着不是医院员工的人。她忙完对我们说:“病人的情况也不是很严重,也符合用药情况,我给你们申请一下吧?等通过了工作人员给你们打电话。”我爸说:“先给拿点药吃着吧。”大夫又说“要是申请吸入药物,你的就诊信息上就不能给你开药了,我给你写几种,你去外面拿吧。”说完,拿笔准备写药名。刚写了一个字,又停了说:“要不用你孩子的就医码给你开点药先吃着,再等工作人员给你们打电话吧。”就这样,又用我的电子健康码给开了两周的药。下去拿了药,又回诊室让她给说说注意事项,就和姐姐们一起回家了。
跑了一天,腰酸背疼。但令我深思的是那个主任医师给我们推荐那个免费药物的用意。她真的是出于对患者负责吗?那为什么一会说病情很严重,一会又说不太严重?一个主任医师在我们这个四线城市一个月少说也得两三万,相对于普通人一个月四五千的工资,已经是天花板级别了。足还有必要为了一点小利而置患者健康于不顾吗?我终究是不明白。